第1813章 公益基金会?

  <!--章节内容开始-->刘俊气乐了,感情自己还欠他一份人情:“好!听你的,我会让下面、算了,我亲自带机关的同志下去,彻查校园暴力和校园周边违法状况。从初中到大学,全面做一次梳理,针对性提出应对策略,满意了吧?邓副秘书长?”
  老刘口气里的晋西陈醋味儿被邓华直接忽略,也难怪刘俊不舒坦,几年前他任职刑警大队副大队长的时候,小邓同志不过是小小的副科,老刘已经是正科级了。现在两个人同为正处级干部,邓某人却已经成了市委领导,别忘了两个人有着不同的背景。
  当年清远市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市长单凯是刘俊的亲舅舅,有这样的背景他才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还是在比邓某人年长六岁的基础上。小邓同志72年生人,还不到三十周岁却已经是资深处干,这让刘局长很有点不舒坦。
  放下电话回到众人跟前:“陆桂林同志,撤校并校还是要提上日程,我不觉得这样的微小学校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什么好处。人是社会性动物,终究是要走上社会的,这样子远离人群并不是什么好事。至于说面临的问题我们也要解决,还请你帮忙弄一份材料出来,针对性提出撤校并校后可能出现的矛盾和解决办法。”
  这位是死心塌地要干了!换一个人这么说话,在场的各位都不会当回事,可是就凭他刚刚和市局局长打电话那态度,想要推动这件事看上去问题不大。毕竟人家是市委领导呢,如果不是深得上意眷顾,也不可能主持此次调查。
  陆桂林叹口气:“好吧!我服从组织的决定,我想知道撤校并校后庞大的资金从哪儿出?这个问题不解决,讨论这些没有任何意义,不要跟我说由乡区两级政府负责,嘿嘿!”
  乡区两级政府的干部都黑了脸,这位狠狠的打脸,啪啪滴好痛!居然敢在市委副秘书长面前打自己的脸,朱书记恨得牙根痒痒却是没有办法,换一个人这么干,老朱有无数的法子泡制他,可是这位不行!
  刘家坳冲小学近乎独0立核算,这两口子从来不伸手要钱,更是没有申请过任何资金和政策的扶持,他这个乡党委书记又能如何?吃拿卡要在这里完全不管用,人家几乎是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完全是与人无求的人生。
  想要动用某些手段?开玩笑,这两口子已经进入邓副秘书长的视线,他敢搞小动作,一定会比陆老师更倒霉。韩素欣脸色也不大好看,这位说话太耿直,即便明知道是真实的,女人还是很难接受。
  小邓同志微微一笑:“这一点你放心,钱和管理权都不会由官方负责,我已经联系国风实业,他们会出钱构建一个真正的关心下一代公益基金会,全资支持撤校并校后学生餐和住宿问题。”
  真正的关心下一代公益基金会?这家伙意有所指呀,朱文明嘴角抽搐,心中给邓某人记下一笔。他算是看出来了,自己和这位姓邓的副秘书长不对盘,搞不好是要被弹劾的,索性自己先下手为强。
  老朱悄悄掏出小本子,记载和邓某人见面以来种种不愉快,记载他种种不和谐的声音。不要小瞧这个本子,红色年代朱书记就是用小本子击败了诸多竞争对手,成长为县革委会副主任的,只是后来打击三种人,他才会黯然下课。
  如果不是有小本子在手,朱文明不会转任三河口乡党支部书记,很多三种人都被清除干部队伍了,老朱得以幸免就是有小本子在手。赵强瞄一眼自己的搭档心中冷笑,老朱又要出大招了,只是不知道能不能有效果。
  这位毕竟是市委书记身边的红人,小小的乡党委书记想要背地里捅刀子,把市委副秘书长弄下去,难度不是一般的大。不过老赵也很期待,今天发生的一切都表明,姓邓的不看好三河口乡的班子,搞不好要变天呢!
  公益基金会?陆桂林终于有点动容,这位自从调查组来了之后,一直表情冷淡,也不管对方是多大的官。听了邓华的话老陆居然有点激动,这些年守候在刘家坳冲这个小学校,付出全部的心血和物质享受,所求的无非是让孩子们接受最好的教育。
  现在有了更好的机会陆老师怎么可能不激动:“是什么形式的公益基金?普惠式免费餐饮还是区别对待?如果需要区别对待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另外住宿怎么解决?总不能租用民居吧?住宿安全怎么解决?”
  还真是一个好老师,邓华点点头:“你说的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是这个基金会缺乏一个地方负责人,不止需要足够的学识和经验,更需要一颗赤诚的爱心,不知道陆桂林和李建芬同志能不能屈就?公益事业薪水低了点,而且很辛苦要常年在外奔波,一旦上岗需要付出极大的心血和精力,你能接受吗?”
  “我愿意!”
  两口子甚至没有任何迟疑,异口同声答应下来,李建芬犹豫一下:“我在报纸上看到,川渝市万盛县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初高中的学生都可以勤工俭学,其实我们的孩子动手能力超强。您看这支竹蝴蝶,就是孩子自己做的,如果拿到集市上可以卖钱的。”
  这才是真正为孩子着想的老师,邓华接过精致的竹蜻蜓点点头:“勤工俭学本就是培养孩子们生存能力,即便将来不能进入高等学府,也可以成为靠技术吃饭的手工艺者,比那些进入城市却只能当底层劳动者的强太多!”
  从古城县时代,邓华就想要扩大职业教育范围,从2014年重生回到这个时代,他远比其他人清楚,技术工人短缺对社会来说意味着什么。当年古城县的做法很成功,到现在的班子都在延续当时的政策,事实证明职业教育的路子走对了。
  这些年古城县不是淮阳省劳务输出最多的,却是回寄汇款最多的,因为从古城县走出去的工人,都是高技术工种。就连到俄罗斯去承包土地,都是搞精细种植和特种养殖,更不要说南下、北上、东进务工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