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第七十一节 搜山检海

  已经被筹谋算计了大半年的金兀术此时浑然未决,他正憋着一股劲要抓住赵构,这股劲让他创造了一次军事史上的奇迹,金兀术自己叫做搜山检海抓赵构。
  他带兵闯入江南,翻过山脉,跨过大海,穷追赵构,听起来似乎有这样一个画面,一支雄壮的骑兵,冒着江南的风雪,苦苦追逐一个仓惶而逃的汉人皇帝,这皇帝苦苦哀求,骑兵紧追不舍。
  可事实上根本没有那么紧张。金兀术确实创造了一个军事奇迹,有史以来第一次,游牧骑兵纵横江南水乡,而且闯入了大海,将汉人皇帝追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逃到了海上。赵构也确实很狼狈,但更多的并非因为金兀术的追击,而是他手下官僚集团的低效。
  金兀术的速度极快,十一月十八日进攻建康(后世南京),二十七日就进入建康城。在建康做了一些安排后,沿着溧水金军,溧水、建平两县之前就已攻破,十二月七日攻陷广德军。速度之快,让广德军都没有收到任何消息,知军周烈见到金军游骑,还以为是溃军,派人去招抚,承诺劳军,根本不知道这是金军。金兀术佯装同意,当周烈带人带着大量财物来劳军的时候,金兀术才亮出身份,让周烈投降,周烈傻眼了,纵马狂逃,被乱箭射死,广德军就这样莫名其妙的丢失。
  过了广德军,就进入浙东地界。十二月八日,到安吉县,知县曾绰带着乡兵防守隘口,看到金兵射来的箭头,才惊叹道“金人也”,手下的乡兵一哄而散,装备他们的粗劣武器,一批纸甲竹枪丢了一地,金兵连抢的心情都没有,全部堆起来烧掉。
  过了安吉县,十二月十一进攻临安府,知府康允之弃城而逃,钱塘县令战死,二十六日破城。二十四日,进攻越州(绍兴),安抚使李邺投降。正月二日,金兵与张俊部在明州(宁波)激战,正月七日,张俊与刘洪道击退金军前锋,金军骑兵深陷水稻田中,退兵请援兵。张俊没有追击,当夜就放弃明州,退往台州。正月十六日,金军攻占明州,接着发兵相继攻陷周边的余姚等地。
  而被金兀术死追不放的赵构呢?
  如果说金兀术的追击是一场军事奇迹,赵构的逃跑甚至还要技高一筹。
  金兀术十一月十八日攻下建康,十月十七日,赵构已经逃离杭州来到越州(绍兴),当夜才收到杜充战败的消息,也就是说赵构早在还没确定金兀术会不会过江的情况下,就已经跑了。在越州等了二十天,十一月二十六日离开越州去了钱清镇,三十一日又返回了越州,赵构不但可以等金兀术,甚至还能挑拣驻地。十二月二日赵构都已经逃到明州境内,而五天后金兀术才攻陷广德军。
  明州就是宁波,是这个时代,仅次于泉州的大海港。赵构早在春天的时候,就已经让提领海船官员张公裕筹集海船,张公裕上奏说已经得到了上千艘船,赵构命令扣下这批船,不许任何官员借用。可当赵构到达明州后才发现,只有两百艘海船。为了筹集这些海船,赵构甚至编出金军要通过海路进攻杭州的借口。
  管海船官员的欺上瞒下,给赵构带来了远比金兀术更大的麻烦。因为赵构从容出逃,带来的人实在太多,两百艘大海船根本装不下。皇帝出逃是带着大量官员、卫兵和宗室的,也带着他们的家属,皇族肯定是要上船的,文武百官也不能落下一个,能委屈的只有那些低级军卒了,于是宰相吕颐浩下了一个命令,每个士兵只能带一个家属上船,这下子那些赵构的亲军不满意了。
  赵构的亲军叫做武直,是保护他的护军,从他当王爷时候就带在身边,带着家属一路跟他逃到了杭州。这些人过去都是权贵子弟,家属一大堆,他们怒斥吕颐浩,说只能带一个家属,那么是带父母还是带妻儿,老婆和老妈同时掉在水里该救谁的这个送命题,此时摆在了这些武直面前。
  他们作为赵构亲卫,自认为是赵构心腹,不满宰相的命令,纷纷冲到赵构面前,赵构一边安抚他们,告诉他们一定会让他们带上家属,回头赵构就亲自披甲,带着军队杀到了武直军营,这些护卫,哪里打过仗,结果被杀散,然后赵构干脆解散了自己的武直,此后再也没有重建。这候 kenshu fang.*c om 章汜
  当夜,就有一个军卒摸到赵构房中,试图行刺他。
  明州是海港,是可以出海直达日本的,赵构留在这里,觉得地方不好,于是转移到了定海,而此时金兀术还在杭州呢。所以赵构完全没有太仓促,逃的很从容。强牺 kenshufang.com 读牺
  十二月十九,赵构从定海渡海,去了舟山岛上的昌国县,而此时金兀术还没打下杭州,他要追的那个人,已经跑到了大海另一面,已经开始等待他退兵了。
  往海上逃,是赵构和大臣早就计划好的。吕颐浩说“金人以骑兵取胜……若车驾乘海舟以避敌,既登海舟之后,敌骑必不能袭我;浙江地热,敌亦不能久留。俟其退去,复还二浙,彼入我出,彼出我入,此正兵家之奇也。”
  这货也是好脸皮,把逃亡说的如此清新脱俗,上升到了兵家奇谋的高度。道理是不差,他们坚信金军骑兵追不到海上,他们坚信敌人不可能在浙江留到夏天。结果他们春天就准备好了夏天逃亡的细节,但却没有好好筹谋一下防守,任由地方守军戴着纸甲竹枪这种吓唬老百姓的武器来防守要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制大 制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