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十八学士

  清晨。
  雾气为天空披上了一层朦胧的纱衣。
  那群小麻雀又雀跃而至,从庭院树梢上飞落到了廊前,对着秦琅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甚至有调皮的跳到了他的肩膀上。
  这伙麻雀一开始只有三五只,如今已经扩大到了十八只。
  鱼玄机嫌这麻雀吵,秦琅却喜欢这些小家伙,甚至能够分辨出每只的不同,还给这些麻雀取名十八学士。
  秦琅手里握着一卷字典手稿,对着鸟儿吹着口哨。
  这些小家伙立即全都跳到了秦琅面前。
  打开一个木盒,这里面却是秦家养殖场养殖的蚯蚓,个头肥硕,在那里扭来扭去。
  一盒蚯蚓倒在地上,十八学士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围抢,十分兴奋。
  “听说三郎家养了一群麻雀,还取名十八学士,我以前是不信的,可今天亲眼所见总算信了。”
  翰林学士、转运副使马周笑呵着摇头,“陛下有十八学士,如今你这十八学士,可是有些不好啊。”
  秦王府有十八学士,后来弘文馆有十八学士,再后来崇贤馆也有十八学士,再如今翰林学士院也有十八学士。
  “十八学生这么多,也不差我这几个吧?”
  秦琅笑呵呵道。
  “你啊。”
  马周无奈摇头,秦琅行事,总是喜欢出其不意。“你自己既是翰林学士承旨,又是崇贤馆学士,你给麻雀也叫学士,不也是有损你学士之名嘛。”
  “这些麻雀天天叽叽喳喳的,我觉得倒很像学士啊。”
  马周无语,低头瞧了秦琅手里的那卷书。
  “你这书编的如何了?”
  “正在编。”
  马周说的是秦琅手里的字典,暂名贞观字典,是一本字书,不过与说文解字或者是历朝的其它字书不同的是,这本字书是秦琅以汉语拼音为基础的字典书。
  隋朝的切韵一书,算是最近的字书了。切韵成就很高,细分的话切韵其实是属于韵书,按声、韵、调的关系将汉字组织起来的字书,强调的是韵调,着重划分韵部,实际上就是分韵编排的字典。
  但韵书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强调发音,切韵采的就是古洛下音的读书音,他其实跟平时讲话不太一样。
  如李世民他们平时其实讲关中话更多,但在诗赋文章上,却采有的是洛下音,如科举考试也要求做诗等用的韵,必须就按这种读书音来,要按标准的韵书来。
  历代的韵书各有一些不同,虽都号称是采用中原音,洛下音,可都会有一些不同,这其实就好比民国时的四川话啊北京话官南京话啊等等有区别是一样。
  不同版本的韵书,采用的标准也不一样,不过大体相同。
  比如切韵就按平上去入声分韵,有一百九十三个韵,按反切发声分音。
  反切法,其实就相当于是一种拼音法,但是用两个字来切一个字音,其实还是有些不太标准的。
  相比之下,秦琅觉得还是他自己小时候学的汉语拼音的拼法,比反切法更精准方便。
  拼音法其实也是一样有韵,且有韵母和声母,韵母里还分单韵母和双韵母。
  比起隋人所修的切韵里的反切法,明显拼音法更高效更精准的,毕竟一套拼音也就那么几十个声韵母,小学一年级就能学会了,能够拼出各种音来,但反切法却是要用汉字来切字音,识字不同的话,可就不好切了。
  秦琅倒也不是闲的没事来搞这玩意,实在是他发现自己的几个弟弟们读书方面缺少天赋,如今让他们开蒙,结果这切韵怎么学怎么不会。
  满口的山东齐州话,还夹一点关中音,就是学不好这洛下读书音。
  老师教的还不错,可孩子们学这反切法确实累,只能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方法明显效率不太好。
  所以秦琅打算把汉语拼音弄出来,虽说如今的读书音跟后世普通话语音完全不同,但其实关键的是声母和韵母这套东西学会了,那么再套上读书音就行了。
  这其实就好比用拼音标方言是一样的。
  拼音倒是几下就弄出来了,秦琅想着干脆趁着现在崇贤馆儒者学究士子们也多,干脆就再上一个贞观字典的项目好了,用汉语拼音字母来排列,并且采用文言和白话两种来释义,并增加举例。
  也可以用部首偏排来查字。
  里面还可以增加一些插图解释,对汉字不仅有注音、释义,还有组词、释义。
  最关键的是要让刚开蒙的蒙生,也能够借助这词典自学,可以自己学习读音、字译、组词等,而不仅是囫囵吞枣式的先填鸭式教几年。
  “为何要增加白话释义和词组、举例这些?”
  汉字这么多,每个字都要注音、释义还要举例等,内容肯定很大,若再增加白话,无疑会让这本字典的内容更多了。
  “一来是便于孩子们理解,尤其是那些童生们,方便自学。二来呢,我有个小小的野心,希望我们能够借这本贞观字典,向四边的蛮夷们全面推广大唐音,当年秦始皇一统天下时,也是书不同文语不同音车不同轨度量衡不一,但他强势制订了统一标准,这才让天下真正的统一。”
  “我大唐如今越来越强盛,四方归附的蛮夷们也多,可若是这些蛮夷们依然操着蛮言夷语,依然用的是蛮夷传统风俗,你说他们真能与我们同心同德吗?”
  马周赞同的点头。
  在对归附胡人的安置政策上,其实马周也跟魏征一样持同样态度的,认为这些人虽我族类,其心必异,绝不可信。
  魏征和马周始终认为不能把胡人南迁内置,必须得把他们赶到塞北去。
  秦琅也反对直接把这些蛮夷胡人们安置内地,尤其反对让他们整部落南迁,甚至还可以独立自治,搞国中之国,这种方式历史上多次证明是行不同的,别说是眼下,就是在一千四百年后,所谓的某人治某,也还是极其失败的。
  但简单的把他们赶走也不现实,毕竟长城离阴山燕山等,其实还有很远,而将来大唐可能还要拿下西域、东北、西南等地,总不能说这些地方都不管吧。
  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得治理,得管控。
  历史早证明,殖民地模式,其实还算先进,殖民地模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移民和殖民教育,这两点缺一不可,否则无法保证对殖民地的控制,尤其是对土著蛮夷们的融合。
  一本贞观字典,简单易学,一典在手,便能自学唐音,认识汉字,这多方便殖民教育啊。
  秦琅也不需要说殖民教育培养出多少科举进士啥的,只要能让他们以后说唐话写汉字,就已经是极大的进步了,所以字典上加上白话释义和举例,也是便于殖民教育推广,毕竟古文可不易学,到处得经据典寻找出处,太麻烦。
  马周接过书稿,翻看了会。
  “你这个检字表,很不错啊,大大提升了这字典的实用性。”
  秦琅点头。
  “我那几个榆木脑袋的兄弟、义子们,自从学会了汉语拼音后,现在读书可是大为精进,甚至连读书的兴趣都提升了许多呢。”
  “嗯,你这后面还增加了不少东西啊?这个标点符号用法简表,不错。这是什么?大唐道州县划区一览表?二十四节气表,计量单位简表······”
  “你新加的这几样不错啊。”
  马周觉得大为惊喜,这简直能称为惊艳了,毕竟这部字典定义是汉文学习工具书。
  “这字典总共收录多少字?”
  “一万零八百多字,另有词组两万多个。”
  马周惊叹,“汉代说文解字全书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个,另有异体重文字一千一百六十三个,总共也才一万零五百一十六字,你这比说文解字可收的更多了。”
  “汉至今又数百年过去了,时代发展了,字和词也增添了许多。”秦琅解释。
  “宾王你也给我看看书稿,提提意见,帮忙修改一下,到时这字典刊印时,也把你加入编辑组。”
  “我可不敢贪这个功名,我就帮着看看就好了。”马周忙道。
  一本贞观字典,全书收录上万字,加上各种拼音、释义、词组、举例等,那妥妥的超过百万字。
  按万字一卷,那也得百卷。
  这可是真正的大部头。
  哪怕做成十万字一卷,也起码得十卷。
  就算由东宫主持,秦琅牵头,又召集众多儒者士子们一起群策群力,估计怎么也得有个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的。
  “这书一旦刊印发行,估计就将成为大唐刊印量最大的书吧?”马周笑着道,这样一本远超切韵、说文解字等的集字书、韵书、训估一体的书,印个几十万册都不意外。
  “我打算到时让那些归附的蛮夷们,也都要建小学,所以五到十岁的孩子都必须入小学,学字典,习汉文。”秦琅野心勃勃的道。
  他甚至打算如当年北魏强迫汉人改鲜卑胡姓一样,也要让所有的胡人都改汉姓,这样几代之后,说不定就没有那么明显的什么胡狄蛮夷,而都是华夏一族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