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隐士

  “终南有茅屋,前对终南山。
  终年无客常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
  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
  —选自王维《答张五弟》
  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王维在隐居终南山时所作。终南山自古就有独特的隐士文化,这里不仅是修道之人的乐土,还是佛家等其他教派喜欢居住的地方。包括历史上政治避难的名人异趟士,也将这里作为首选之地。
  从西京城出发,经子午大道,往南不到40公里,就可看到一处绵延起伏的山峦,那里就是闻名遐迩的终南山。现在正是秋末冬初,天气寒热不定时,最容易起雾。远望着朦胧缥缈的山峰,更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王双宝驾着车,慢慢地在公路上行驶着。他是刚刚拿到的驾驶证,还不太熟悉。车里全是米面油盐等生活必需品。他要去的地点是终南山麓的一处小茅屋,越野车开不到近前,最近之处也有数百米。在山脚下停好车后,他会背起行囊,一趟一趟的在山路上往返,直到将全部生活用品运完。
  学车是师傅的意思,说那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唯一的缺点是学车的时间一般都是周末,正好与梁小慧到来的时间错开了。好在今天是最后一次,他拿到了驾驶证。
  师傅袁士妙一直在钻研《太平经注》和《太平要术》,她在山上已经呆了七十多天了,从来没有下过山。她的主要工作将这些古老晦涩的文字简化,直译过来,教给两个徒弟,至今已有小成。
  他们手中的版本是田淑丽抄录的,有些漏掉的部分被田淑丽自行脑补填上了。虽然读起来很流畅,但是意思可能还差些。而王双宝从蝙蝠王老巢里找到书本碎片实在是太碎太烂了,能用上的部分也不多。
  王双宝手中还有在银钟山洞底偷偷拣拾的阴沉木箱碎片,在师傅的指示下将其研究成粉,单独装在一个瓶子里。
  以前对阴沉木箱有个深深的误解,总觉得它是极阴极邪之物。可当看到邪神该隐复活之后的那个举动后,这才知道,原来木箱之所以让人感觉阴邪的原因还是因为它所盛装的邪器所致。
  王双宝已经能画出黄色符录,这是成为一名道士的基本要求。袁士妙经过这半年多的磨炼,水平也有显著提高,已经能画出紫色符录了。
  至于近在眼前的全真道教大本营,他们根本就没有前去拜谒的意思。一方面,他们要么被开除道籍或者干脆就不是道士,另一方面,全真道的祖庭已经变成了风景名胜aaaa级景区,没有门票根本进不去。
  就算有了门票,进去的那个地方还是向往的地方吗?
  “师傅,我回来了。”王双宝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在袁士妙房间外轻声汇报。
  “拿到证了?”袁士妙只是接话,没有开门的意思。
  “拿到了。”王双宝应道。
  “很好,”袁士妙结束了打坐,“小慧应该快到了,你弄点饭,我们等她吃午饭。”
  “好的,师傅。”
  山上没有水没有电,日子很清苦。像他们这样还算经常与外界有联系,大多数的隐士终年不下山,他们需求之物全靠附近的山民布施。
  好在这样的日子对王双宝来说早就习以为常了,过去的十八年,他和父母相依为命时,一直就过着差不多的生活。
  生活用水全靠用肩膀背水,王双宝看看水缸里的水不多了,便背起水桶向山下的取水点走去。
  说是取水点,其实只是个山泉的渗露点,水量不大,如果碰到有人就要等上一会儿。
  今天在他前面只有一个人,年纪不大却在此地修行了五年之久的刘金东。
  “东哥,早来了。”王双宝热情地打着招呼。
  “嗯。”刘金东留着长长的头发,头项上挽着个道髻,眼睛细长细长的,很有文化的样子,“今天人不多,我接完了你刚好能装满。”
  “东哥,改天有时间去你那里学习学习啊。”王双宝帮着往桶里灌水,“听说你住在山洞里住呢。”
  “好啊,互相学习。”刘金东话不多,总让人提不起聊天的兴致,这可能和长年独处有关。
  刘金东住在不远处的一个山洞里,他是大学毕业直接做了隐士,已经有五年之久,其坚韧的毅力真令人佩服。不过,这个人总给王双宝一种别样的感觉,却说不清楚。
  王双宝背完水回来就开始起火做饭,这里还是类似老家农村的结构,垒的灶台盘的火炕,对这个王双宝早就轻车熟路了。等梁小慧气喘吁吁地爬上山,王双宝刚好把饭菜做好。
  “哎哟,你拿到证了没有?”梁小慧不停地抱怨,“最近这两个月可把我累死了,天天挤公交还要徒步上山。”
  “我拿到了。”王双宝摸出汽车钥匙递过去,“以后这车就是你的了。”
  “谁说的?”袁士妙推门出来,一把抢过钥匙,“以后你还是徒步上下山,挤公交。这也是修行的一部分。”
  “师傅……”梁小慧嘟起了小嘴。
  “师傅什么师傅,”袁士妙不依不饶,“你画的符还没有双宝画得好,你入门多久了?还号称有修道的天赋……你的天赋呢?”
  “不开就不开,有什么了不起。”梁小慧不服气的咕哝一句。
  在终南山这种静谧的环境里,总能改掉人性中那些急功近利的东西,也能让人的性格变得柔和。可是师傅和小慧在这方面不一样,她们两个总能摩擦出火花,让王双宝哭笑不得。
  说是隐修,饭菜的质量可称得上是上乘。这与他们经常有人进城出城有关系,所以这三个修道之人在饮食水平上过得和之前差不多,白酒管够。
  “师傅,我刚才上山时看到一个背影,挺熟悉的。”梁小慧也学着喝了口白酒,辣得呲牙咧嘴的。
  “谁?”终南山这么大,长年隐修的人不过千人。在这里能遇到个人就不容易,更别说还是熟悉的。
  “不知道,我还在想呢。”梁小慧歪着小脑袋,“反正不是特别熟的人,应该只是见过几面的那种。”
  “是不是雷震生?”王双宝还惦记着帮雷鸣生找弟弟。
  “不是,没那么帅。”梁小慧随口接了一句,“挺壮实的。”
  “看看背影也能看出帅不帅?”袁士妙不满地瞪她一眼。
  “哎呀,师傅,我可不想像你一样打一辈子光棍呢。”梁小慧促狭地笑了起来,“是不是,双宝?”
  “哦。”王双宝不知道如何回答,只是随便的应了一声。
  从梁小慧的这句话里,王双宝知道自己不在小慧的心里,有点不高兴。
  “我可不是光棍。”袁士妙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却只说了半句话,不再往下说。
  “师傅,好久没有邪神的消息了,”王双宝换了个话题,“只听说他们去了夜玲珑总部,其它的就不知道了。”
  “安德烈斯有消息吗?”袁士妙想起了那头雪色狼王。
  “我问过白叔了,也没联系过,这都快三个月了。”王双宝莫名的担心。
  “没有消息总好过有坏消息,那些家伙也在准备着呢。”袁士妙拿起一个馒头,“吃完饭我们要继续了,我们才完成了一半。也不知道梁友贵他们进行的怎么样了。”
  “啊……”梁小慧突然毫无征兆地大叫一声。
  “咋了?咬着舌头了?”王双宝关心地问。
  “不是,我想起那个背影是谁了?”梁小慧拿起颗小葱蘸了点黄酱,“是黄三泰,玄妙会的二当家。”
  “是他?”袁士妙闻言额头拧了个疙瘩,“你在哪里遇见他的?”
  黄三泰出现在这里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梁友贵也在附近的某个地方修行。不是冤家不聚头,没想到又凑到一起了。
  “山脚下,刚要上山的时候。”梁小慧津津有味的嚼着又脆又甜的小葱,“他正在看什么东西,一直没回头,要不我早就认出来了。”
  “他没看到你?”袁士妙又补了一句。
  “没有。”梁小慧很肯定,“我扫了一眼背影后就上山了。”
  只要一上山,马上就会被那些茂密的植被挡住视线,梁小慧的底气来源于此。
  “师傅,这个梁友贵到底是哪一派的?”王双宝总也想不通这个问题。
  “两面派,中间派。”袁士妙模棱两可地回答。
  梁友贵手中也有《太平经注》,也有九节杖。一直以来,他的态度成疑。他得到了狼人的支持,又和血族之间有协议,可所作所为又像一个道士。这种三位一体的身份委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我倒是想起另一个人来。”梁小慧摇头晃脑装着老成。
  “谁?”
  “谢宝山啊,这位大神从来没露过真身呀。你们不觉得奇怪吗?”梁小慧一语中的。
  谢宝山这三个字从一开始就频频出现,更是血族的顶梁柱。可是这个人,却总是藏在幕后,即使像下坟这样的大事也没有亲自参与。
  “该来的总会来,该来的都会来。”袁士妙轻哼了一声,眼望窗外,“你们着什么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