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乾坤(一)

  李靖梣沉默半晌, “先生之言,孤已经考虑了很久。只是一旦举事,咱们便真的没有回头路了。”她的话像未尽一般, 被窗外的冷风扑棱棱带走了。她清楚地知道‘子弄父兵’会是什么下场。朝廷手中还有六十万大军,李平泓敢无视西南军的威胁舍弃诚王,靠得也是这张底牌。一旦打出去, 想要维持表面上的父慈子孝都断无可能。
  顾冕:“那便一步到位,把该做的都给他做到底!”
  他从袖中掏出一张地图来,干净利落地在桌上铺开, 指着那条横贯东西的长河道:
  “殿下现在只需要做两件事,第一,把朝廷的六十万大军困死在浊河北岸。第二, 率兵回京, 吃掉京城内以神武军为首的七万守军。那么改天换日指日可待。”
  “而这两件事, 看起来施行困难, 只要部署得当,实际上并不难。首先,我们的人已经把现有的浊河浮桥全部烧毁,这六十万大军短时间内想过河绝非易事。其次, 只要殿下顺利南下, 一鼓作气拿下建康, 掌控朝廷, 那就等于掌控了天下兵马。他们再想翻天就难了!再说, 他们凭什么翻天呢?殿下只不过拿回属于自己的身份, 合情合理合法!谁都没有资格阻挠!
  至于京城的七万守军, 殿下也无须过于担心, 神武军虽然直接听命于今上, 无鹰符和敕旨无法调动。但是臣也有好消息要告诉殿下,我来之前暗地里去调查过神武军的主力炮兵营和弓兵营,这两营因为与北疆军的一番苦战,□□炮弹等武器装备皆缺损严重,而这些守城利器偏偏是短时期内造不出来的。如今的神武军已非铜墙铁壁一块,涂远山替咱们撬动了这颗钉子,殿下只需要拔下来即可。这是上天赐给殿下的绝好时机!下一次再出现这样的机会,不知要到猴年马月了!”
  李靖梣瞥了他一眼,“原来先生真是有备而来的。”
  顾冕但笑不语。李靖梣望着地图若有所思。
  凉月和如眉对视了一眼,相互鼓励似的点了点头。
  如眉道:“殿下想做什么就放手去做吧,顾先生说得对,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只要我们这两把老骨头还在,就断不许旁人欺辱到殿下头上!他们根本不配占那尊位!”
  凉月也是同样的表态。
  自先太子遇害后,二老便一直想查出幕后真凶,当得知真相后,心都凉了,不敢相信一向温厚善良的皇帝,会对亲生儿女会下此毒手。直到李靖梣向他们揭露了一个让人震惊的事实,记忆中诸多不合常理之处就像被一根线串联了起来,越想便越是心惊。先皇后和先太子驾薨那么多年,他们竟从未把二人的死和龙椅上的人联系起来过。一个人就算再怎么性情大变,也不可能在一些原则问题上大逆常理,除非他根本就不是从前那人!这一切便说得通了。
  而他们竟然把皇太女一个人孤零零地放在那豺狼眼皮子底下那么多年!受尽了这厮的辱灭和践踏!只要一想到先帝先后视若掌珠恨不得昭告天下祖宗显灵得来的至宝,被这畜生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无时无刻不欲除之而后快!二老便心惊胆战,恨不得生啖其肉!
  若是为了活命鸠占鹊巢十几年也算他的造化,但他不该心存妄念,用他的卑劣手段谋害玉瑞的嫡系正支。这种丧心病狂的做法,是可忍,孰不可忍!
  李靖梣看着她气到涨红的脸,安抚似的拍拍她的手。
  注意力又回到地图上,“先生所言不无道理,只是孤还担心,一旦举兵,姑姑那里恐怕会生嫌隙!”
  顾冕似乎早有预料,道:“这是难以避免的。殿下也无须刻意去规避。长公主为什么是长公主,殿下为什么是殿下,不是因为这些表里尊里的亲疏关系,是因为长公主和殿下一样,都是一心一意为朝廷,为大局着想的人。
  如今天下大势,日趋明朗。经此一役,玉瑞遍体疮疾,百废待兴。而今上已过了知天命的年纪,近年来身体又不大好,早已是强弩之末,心有余而力不足。朝中亟需一位年富力强的储君,出来重整山河,稳定人心。诚王、温王抑或是敦王,谁都没有这个资格和能力。只有殿下,是最合适的人选!长公主岂会不知?连和东宫素有嫌隙的文嵩侯都知道,一旦战事结束能够挑起玉瑞这个担子的人非殿下莫属,所以在殿下要赴北疆谈判时一反常态拼力劝阻。长公主只会更加珍惜这皇家还有一个能够收拾烂摊子的皇太女,谁阻挠殿下回京,谁才是真正的乱臣贼子!至于那冯化吉,如果他够聪明,也不会干损人不利己的事儿。他如果不聪明,咱们也有办法让他聪明!”
  李靖梣又看了眼顾冕,终于下定了决心:“听先生一席话,孤茅塞顿开。不会再有犹豫!接下来便仰仗先生,为实现咱们的理想治世谋划全局了!”
  顾冕触到她饱含深意的眼睛,心中激荡,起身再拜道:“只要殿下下定决心,臣必效犬马之劳。”
  玉瑞皇宫。
  子时刚过,现任京城步兵统领高谏之和兵部尚书龚怀恩一起入宫见驾,“皇上,程公姜领西南军已将建康城重重包围!声称有奸佞阻止皇太女还朝,特地护驾回京,请求面圣!”
  “砰!”得一声,御前总管蔡崖听到一声穿透耳膜的拍案声,从尧华殿里传出来,吓得打一哆嗦。
  丑时初刻,内阁元老便齐齐现身御书房门口,等候今上召见。
  礼部尚书潘遂庸第一个跨进门来,一向老成持重的步态不知第几次被风吹得寸步难行。今夜的风实在有些邪门,仿佛没有方向,只是照人脸上呼,好像被谁怂恿起来要拆人的骨头似的。
  好不容易挨到了御书房门口,蔡崖帮忙接过灯笼,做了个请的手势。那三朝元老便表情凝重进了书房。今上特旨先召见他一人,其他几位阁老便仍在廊下站着。蔡崖瞧那年纪最长的翰林院院首郝晟脖子都快冻僵了,忙让人拿了几个手炉,分发下去先自暖着。
  手炉平白多出来一个,他注意到户部尚书王中绪没有来,料到八成还在病榻之中。
  众人心中都很没有底,谁能料到这涂远山前脚刚走,后脚又来了个程公姜,连口气都不让人喘的。
  “吏部现在已经乱了套了,”付明启怀抱手炉缩颈道:“所有政令发不出去,所有人都在衙门里干巴巴守着,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
  “何止是吏部乱套了,礼部、兵部、大理寺、都察院全乱套了。我来前和那兵部尚书龚大人打了个照面,问他怎么二十万大军溜到你眼皮子底下才想起来通报呢?你猜他怎么说,他说不是他们不通报,是沿路哨驿全部被人悄无声息地拔掉了。程公姜这手段真是比涂远山还要厉害!人家就是奔着掐你命脉来的!”
  郝晟打一激灵道:“那户部呢?这一围城,外面的粮食又进不来了,户部的存粮还够吃吗?”
  那大理寺卿岳海隅道:“郝大人,您还有功夫关心粮食够不够吃?就算够吃,就凭现在京城这点防备力量,也不够程公姜攻个两三回的。”
  两盏茶功夫后,户部尚书王中绪忽然姗姗来迟。那时手炉已经凉了,但瞧他红光满面,精神矍铄,似乎也用不上。
  蔡崖照例帮他提着灯笼:“王尚书,皇上刚传召所有内阁元老御书房觐见,现下大人们都已经进去了,您来得正是时候。”
  王中绪把灯笼交给他,拱了拱手,言简意赅道:“多谢,有劳。”
  蔡崖照例通报,待王中绪阔步进去,从后面紧紧关上了门。
  “朕决定立温王靖桥为皇太子!”
  此言一出,座下阁老皆不吭声。
  皇四子温王李靖桥年方十三,在朝中毫无根基,母亲位份又卑微,之前从未被提议立储。但现在他却是皇帝身边唯一可以拿得出手的最年长的皇子。
  付明启道:“皇上请三思,目前似乎还是退兵最为要紧。”
  “朕立太子也是为了退兵,让程公姜及早死心!以免京中谣言四起,人心惶惶。”
  郝晟暗中支持皇六子廉王李靖柏,见其他人没有响应,生怕李平泓一锤定音,道:“太子早定是好事,但似乎以长幼论的话,敦王更为年长,而子以母贵的话,周妃娘娘所生的皇六子廉王更为尊贵!”言下之意,无论如何都轮不到温王。
  “敦王是戴罪之身,没有资格继承大统!”皇帝亲自下场否定敦王的继位资格,为温王铺路,这是之前从未有过的事,“朕让你来只是让你执笔拟诏,不是跟你商议立谁,立谁是朕的家事,你无需操心。”
  郝晟面露惊慌,不敢再言。
  付明启暗暗瞧了王中绪一眼,后者连嘴都没张,一点不像平日的作风。散会后,付明启紧追不舍,“王阁老,方才你怎么不说话?”
  “说什么?”王中绪淡定道:“皇上既说这是家事,旁人自然是无权置喙的。”
  “可是这也未免太草率了,短短半年,储君人选几度易主。朝臣会怎么想?”
  “朝臣?现在的朝臣不就只剩潘遂庸一个人吗?还管其他人怎么想?”
  付明启心中一惊,左右看了看,确定没人方才开口,“王大人,你说胡话了吧!”
  王中绪轻嗤一声,不屑一顾地扭头就走。
  付明启赶紧又撵上来,“王大人,你是不是知道什么?”
  王中绪反问他,“你是真不知道?”
  付明启目光闪烁,“我确实知道一些。”他缩着脖子指了指天上,看到王中绪别有深意的笑容,就知道他也拿到了从城外射进来的纸条。二人心照不宣,并肩而行。
  “王大人觉得这纸条上的内容是真?皇太女真的没有死?有人千方百计阻挠她进城?程公姜只是勤王护驾,并非谋反?”
  王中绪冷笑道:“我瞧着他们急于立储,就知道这字条上的内容八成是真。”
  “他们?你是说……那些奸佞?”
  王中绪道:“等着吧,明天早上这京城的大街小巷,到处都会是这种字条。到时谁是魑魅魍魉还不现出原形?!”
  这时有脚步声靠近,二人连忙禁了口,却是那翰林院大学士郝晟。他留在最后草拟诏书,比谁都晚走,如今却又匆匆忙忙撵了上来,一副大祸临头的架势。
  “他慌什么?”
  “当然是慌着去通风报信了!这郝晟是廉王的表舅爷,廉王也是目前唯一能和温王争一争的皇子,今上连夜把他召来,给温王草拟立储诏书,意思还不够明显吗?”
  付明启“咝”了一声,牙根都凉了。
  “不立敦王,是不想耗费太多时间在百官争议上面,温王、廉王随便取一,立谁都能说得通,但既然要立温王,就不能给廉王半丝机会,这也是在打压争议。这一切都表明,他们是真急了!急到必须马上确定太子的人选,不容半分拖延。”
  顾冕嘴里呷着一丝笑,“这恰恰说明我们卡住他关节了。”
  随后又对着那传信使嘱咐一二,拍拍他的肩:“去吧!”
  次日天刚亮,温王李靖桥就大哭着入禁中,向今上自诉冤情,“儿臣从未阻挠皇姐进城,请父皇明鉴!”原来昨夜寅时刚过,有一伙自称“义士”的匪徒,在温王府外大喊大叫,并用木头撞击温王府大门,声称要“诛奸佞,清君侧”。温王吓坏了,一直到天亮才敢出门。派人去步军衙门报案,听见满街老百姓都在议论说温王即将被立为太子,他就是阻挠皇太女进城的奸佞。温王虽说有过短暂的继位念头,但不意味着他会为了皇位豁出命去。西南军已经杀到城下了,摆明了谁当太子谁就是阻挠皇太女进城的元凶,今日是撞府门,明日不知还会有什么,他小小年纪能有几分胆量,吓得不敢上朝。幕僚们甚至怀疑是廉王府使得手段,这个时候推他出来当冤大头。于是赶紧集合起来让他去推辞太子位。
  李平泓听完他的叙述,怒其不争,一脚将其蹬翻在地。下令让刑部彻查这伙匪徒来历。然而刑部和大理寺联合追查了一整天都毫无消息。反而闹得整个京城人心惶惶。郝晟草拟的立储诏书下达礼部后,竟无人敢宣读,礼部超过一半的人称病在家,原因无他,皇太女真的在城外现身了,并且绕城骑马走了一圈。并非外界传闻中的被程公姜挟持。这个时候再和新太子扯上关系,不是摆明了要跟城中的奸佞同流合污吗?
  京城中越来越流传一个说法:据说皇太女身陷北疆也是遭小人构陷,幸而上天保佑,皇太女大难不死,本想立即回京面见今上,谁知又被奸佞阻挠。他们明着不敢跟皇太女抗衡,就暗地里玩阴的,派出神武军表面上想剿灭北疆军,实际上是想趁此机会杀掉皇太后。幸而程公姜深明大义,及时勒马回头,没有受小人的唆使。改为护驾勤王。诛除奸佞,以清君侧。城中百姓凡事不欲与奸佞同流合污者,可在门楣正中挂一只灯笼,勤王兵三天后进城看到灯笼会对该户人家秋毫无犯。不挂者视同奸佞,人人得而诛之。
  一时之间,京城家家户户门楣上尽悬灯笼,夜晚从城楼上望去,一盏盏亮者萤烛之光的灯笼连成一条条飞舞长龙。比中秋月圆的花灯会还要壮观。
  “殿下这招悬灯计,实在是高明!不仅安定了城中人心,也让那当权者看一看,这世道人心究竟在何处!”顾冕笑道。
  李平泓在宫城上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气得几欲昏厥,大骂道:“朱谏之在哪儿,马上通令全城,敢悬挂灯笼者,都以谋大逆,就地斩首!”
  这时连朱谏之都知道,民心已经不在他们这边,如果真像李平泓所言,把所有悬挂灯笼的人家全都处死,那么不用等到三天后西南军攻进来,城中百姓就先要暴动了。
  他当然也知道李平泓说得是气话,如果不让他把气发出来,后果更不堪设想。于是在收到命令后,立即应诺,但是却并不执行。
  李平泓回宫后,感到头一阵阵发昏,在完全昏厥前,他猛地扶住蔡崖胳膊,“快去,叫姜美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