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二章 运河疏浚

  清晨,阳光驱散了薄雾,汴梁从睡梦之中醒来,恢复了繁华,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
  哪怕开封府向定海军输送了的四五万的务工人员,对于人口超过140万的汴梁而言,只是很小的损耗,甚至因为,开封府把这些小混混都给送走了之后,开封府商业变得平稳了起来。
  少了这些混混,就算是真正的黑帮,也不敢跳,敢跳的早被镇压了,一些消息灵通的人士,他们知道这个工作,是一个长效机制。
  一个人一年给100贯的管理费,那些小混混,就算是能够孝敬,又能够孝敬多少的,开封府对此是下了死命令,有一个抓一个,抓良民,或许还会有些问题,可是抓这些小混混,只要冒头,就抓走,一点问题没有,还会有很大的民望。
  虽然说,韩琦和富弼,两个人几乎是灰溜溜的,借助着太后的关系,算是签订下来了,可是这种狼狈和灰心,只是在两个人感觉,或者是在高层而言,对于普通的升斗小民而言,汴梁更加的繁华了。
  定海军的各种商品,北宋的各种新的商品,再加上整个北宋财政收入的提升,这个财政收入,在不加赋税的前提下,等于是水源提升了,哪怕这些升斗小民,享受不到这个项目带来的直接红利,也可以享受到间接的,经商更容易了,赚钱也是如此。
  繁华的背景之下,整个汴梁的节奏,似乎在加快,特别是一些属于定海军的工厂,或者是铁路这些的落户,从相对的意义上面,加强了这一点,没有定海军那样节奏,也加快了不少。
  这中间,变化最快的,是官府,他们都是当官的,当官的,在北宋属于是精英阶层,他们是掌握知识最多的,也是通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起来的精英分子,他们或许会有些人比较的古板一些,可是明明正确的改革,怎么可能不进行。
  高效率的好处,之前他们都知道,只不过,没有这么做,是没有这个必要,就那么多的工作,干嘛那么压迫着自己,除非是那种想要往上爬的,其他人都心知肚明,按照既定的速度发展。
  可是定海军给了北宋强大的压力,特别是从定海军学到的很多的东西,这些东西,促成了的效率的提升,这中间,还必须要说开封府,他们为了获得务工人员,几乎把全部的衙役都派到了街上,并且雇佣了最少800名临时的,他们巡视着街面,只要有些敢于跳的,立刻锁拿,反倒是让的整个汴梁的市容好了很多。
  哪怕是过去的北宋,各级府衙也是越往上,越忙碌的,现在,伴随着北宋的发展,虽然说财政收入不断的上升,高层是越来越忙碌了。
  汴梁,东府衙门的,现在应该不能够称之为衙门了,应该被称之为府邸了,这个北宋除了皇宫最大的一个政府机构东府,跟之前有所不同,起了一座的5层的楼房,用于容纳越来越多的办公人员。
  同样的,还有最少4栋五层左右的建筑物,在附近动工兴建的,这还是东府向外分出了不少部门的前提下,东府已经逐步的变化,成为了整个北宋最为庞大政府机构。
  伴随着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工业和商业上面的东西增多,一些增设的机关也越来越多的,以前激烈的竞争变了的,原来是首辅一家独大,甚至有首辅眷恋不去的,引发的一系列争斗,甚至在韩琦坐稳首辅位置的时候,也有很多的刀光剑影。
  现在一切都不存在了,北宋的中枢,机会太多了,哪怕是韩琦再怎么的贪权,也不可能处理整个北宋的所有的问题,过去或许可以,现在,如果全部处理的话,会把他累死。
  现在纷繁复杂的问题增加了之后,分权是必须的,否则,韩琦不用别人的刀光剑影了,他直接会英年早逝的。
  大方向,当然是首辅来管理,其中又细分了,分成了不同的领域,在这些领域的背后,几乎都站着一个参知政事,虽然其中有所差别,可是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权利,特别是在自己管理的区域之中,权利极大。
  这就让相互之间的争斗,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以前,首辅权倾一方,首辅看重的,或者是次辅,有些权利,一些比较边缘化的参知政事,那是空顶着参知政事的名头,连一点实权都没有。
  现在,或多或少,都掌控了一部分的权利,不管大小,最少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面,说话管用,真正拥有了参知政事的权威,这样也就减少了矛盾的。
  分出去了权利,按理说,韩琦会郁闷,可实际上,韩琦发现,北宋的各种的新的衙门,增长的速度,有些太快太快了,别的不说,就跟定海军的两个合作,一个是100家企业,这些企业虽然分下去了,可是实际上,只是一些责权和地方性的财政上面的,真正的管理,连中枢都不好,更别说地方了,别好经给唱歪了,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必须要建立一个新的部门,对于这个项目,进行统一的管理,这就又增加出了一个部门,这个部门还数量庞大。
  一个总投资很庞大,总收益同样庞大的项目,人少了可不行,几乎是按照一个工厂设立了一个小部门,综合到一起,成为了东府直辖的一个大部门。
  这个算是一个,铁路项目,特别是东京到沈阳的铁路,这个全机械化的大项目,也是寄托了,韩琦的很多想法的,铁路已经证明了,是整个王国的助推器,哪怕没有其他的改变,单纯铁路本身,就可以极大的概率上面,提升王国的势力,一个调兵,一个屋子运输,甚至是人员的运输这个方面,就足以让铁路脱颖而出。
  至于蒸汽机,更是的不得了,速度上快一倍不说,力量还打,等于把铁路的功效扩张了10倍,虽然之前的引进,并没有产生效果,被定海军退掉了,可是趁着这个机会,先学习一下,看看这个所谓的蒸汽机车,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也可以。
  正因为这样,这么多哪怕是一条的铁路,也最少挤进了一个专门的衙门,算是一个分支。
  如果只是这么两个,韩琦还可以承受,毕竟不多,又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可是伴随着商业和工业的发展,这些项目不但增多了,而且大规模的出现。
  在过去的2年时间之中,不说整个中枢系统,就说东府来说,已经开辟32个直属的机构,这些机构经过合并和分类,弄出去了12个,还剩下20个,加上之前东府的直辖机构,数量太过庞大,就算是他也有些应付不了。
  这不,回来之后的1个月,已经拆分过一次,确定了某几个机构管辖人选,现在,韩琦手下,又多了5个,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的时候,明年过完年,这个结构还需要拆分。
  做首相,做到分权的地步,也算是没谁了,到了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韩琦也走过了很多,付出了很多,如果让他放过这个位置,那是绝对不能的,可是要让他为了这个位置而累死,那同样是不可能。
  年轻的韩琦,又受到了定海军的影响,别的不说,定海军能够发展到现在的这个程度,比起北宋而言,也好这么多的情况下,一些好的地方,也是应该学习的
  分权和扁平化管理,就是韩琦在定海军得到的收获,在利用了之后,明显,整体的效率变高了,他所受到的各种影响,也开始变少了。
  可惜,增长的太快明明分出去了一次,也分的相当的彻底,韩琦很是过了一段好日子,甚至有闲暇,考虑着北宋接下来的发展的,伴随着工厂的到来,庞大的财政收入的增长的,北宋拿着这笔钱来做什么。
  农田水利,这是立国之本,可惜,他做的西北农田水利工程,还有叶清臣所做的,黄河农田水利工程,这两个工程完成之后,只剩下了南方的水网的疏浚。
  这个是必须要疏浚的,之前,因为南方水网影响不大,也就是让一些地方受一点小灾难,现在,有了钱,可以以挖掘大湖的方法,增加区域的需水量,就如同在西北做的那样,不过做的额更加的简单,这样之后,
  整个水网疏浚了之后,不但可以增加抗灾的能力,这些湖泊,还有疏浚的水网,可以在水灾到的时候,拥有更强的蓄积和过水的能力,仅此这一点,就可以让水灾的几率大大的降低,。
  同时,疏浚和开挖一些比较险峻的地方,可以增加的同行效果,虽然说,在目前,整个铁路已经成为了北宋的重要支柱,有铁路贯通的地方也成为了,发展最快的地方,克并不代表着水运没有用,
  低廉和大宗运输的水运,是陆地交通的必要的补充的,一条京杭大运河的水系,联络了整个中国的五大水系的,给北宋曾经的交通带来了方便,现在,只要在原有的基础上面,开挖一些新的运河,让这个管网更加的密集,并且让主干河道更加的通畅,可以通行的船舶会更多。
  以前,北宋是没有这个能力,单纯是一个清理运河,都需要几年的时间,逐步的积累资金,甚至还有可能因为资金不足的关系,而降低的要求,小小的修补而已,类似这样全面的疏浚,改造,甚至是兴建几条新的运河,让运河的管网更加的发达,运行更加的顺畅。
  这一次计划,涉及到了整个北宋的全境,无论是南方和北方,总投资会超过3亿贯,如果换成之前,这笔钱根本不可能拿到,现在,却成为了韩琦可以掌控的项目。
  在首辅的这个位置上面,韩琦做的很好,各方面的收入都迅猛的提升,可是却没有一个能够让他留下深刻印记的,这一个项目被韩琦发现了之后,已经跟踪了最少的几个月的时间,从最初的设立到现在的一层层评估,到了的中枢主导的程度了,只要中枢开启,一些前置性的和细微的工作,也会开始进行的。
  整个项目的总投资超过了3亿贯,之所以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下来,是因为这是一个庞大,最少是以5年为期限的庞大项目,涉及到了120多条运河,近700多个短暂开口,还有近3000个疏浚工程。
  这些项目,有大,有小,小的,只是一个几十米,不足百米的工程,大的,却是一条几百里长的庞大运河,特别是在中原地区,在原有灌溉体系的基础上面,兴建的运河体系,不但包括了航运的能力,也还包括了灌溉和农业上面的能力。
  除了这些运河之外,特别要提出的是疏浚工程,有些,是在运河上面的疏浚,有些,干脆就是在河道上面的,不同的河流,不同的地理位置,其中流速和水下的情况也不一样,就算是以水量庞大而著称的长江,也拥有类似三峡等的水流湍急,危害性较大的河流。
  现在的北宋,甚至是定海军,都没有办法疏浚长江航道,可是对于一些不那么大的地方,却可以进行调整,比如说,封锁一部分的小的河流,然后对河流进行开挖疏浚,然后让河流的通行能力大规模的增加,这就是整个改造的过程。
  耗子巨大,而且未来,一旦出现一些特别的问题的时候,可能总体的投入,还会逐步的放大,如果再等几年的话,相信会好一点,当这100个工厂在北宋建成之后,各方面的利润都会增加。
  可是韩琦有些不能等了,他几乎抽调了的东府所能够调动的所有的钱,甚至为此,停下了一两个重点工程,在这个节骨眼上,来自开封府和各道的要求,如同潮水一样的送上来,直接的送到了的韩琦这里,就如同瞌睡了,有人偏偏就送上了枕头,这对于韩琦来说,是天大的好事情,他稍稍寻思一下,心中就做出了决定,把包括开封府,还有各道的官员都给召集到一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