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一章 飞剪船

  仁宗躲了苗妃几天,可惜苗妃不依不饶,想发火都没地方发,在苗妃的强烈要求之下,仁宗也是没有办法,只能同意,并且在朝堂上面提出了这件事情。
  只是在小规模的,主要是参知政事这个层面提出了这件事情,不过提出之后,并没有遭到大规模的反对,特别是韩琦,这位首辅似乎一直都在等着这件事情,甚至提出,如果苗妃前往辽国的话,他会也一同去。
  原来,在这段时间,东府讨论的比较多的就是这一件事情,定海军派遣了外交人员,表现了某些善意,可是这个善意还不足,他们必须要做到保证,按照韩琦对于赵信的了解,赵信是一个孝顺的,或许对仁宗,还没有多少表现,对于苗妃,那是真的孝顺。
  只要苗妃出马,最起码达成一个的相对比较长的合约,这样才能够放心,当然了,合约不是保证,否则的话,澶渊之盟之后,就不会在河北的兴建那么多的防御工事了,为此不惜耗费大量的金钱。
  在这些参知政事们看来,定海军,不过是发展这么长时间,就有现在的光景,他们北宋全面的学习,应该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耻而后勇,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本身就是士大夫应该做。
  仁宗还以为,要遭到巨大的反对,甚至要抱着打持久战的想法,可是完全没有想到会这样,都已经答应苗妃了,有了首辅们的同意,这件事情,就基本上确定下来了的,甚至不用到大朝会上面讨论。
  虽然说,参知政事们一致的同意,不会翻出多大的风浪,可是那里没有几个老学究,那些认死理的存在,根本就不听你说的,再起点什么波折,那就不好了。
  反正众多参知政事对于朝堂的控制能力,把这件事情放在小范围之中,不大张旗鼓就可以了。
  很快,整个使节团队也选择好了,以韩琦为首,富弼等最少5个参知政事同行,还有一大批的青年官员和技术官员,他们的目的,是全方位的跟定海军进行交流,并且争取学成一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甚至富弼都打算提前前去,最少提前4个月,把使节团队给完善了,并且带着第一批的官员前去学习,后面,到了开国大典前面2个月的时候,苗妃他们才会出发。
  为此,北宋专门的送出了一个照会,通知了定海军方面。
  定海军方面,在接到这个通知的时候,赵信并没有在沈阳,目前的沈阳,是一个大工地,还没有完全的建设完毕的前提下,较为嘈杂,在安顿好了沈阳的各项事务之后,赵信的工作,主要是行走于各方,虽然说,对于定海军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沈阳这个国都和大型的工业基地的建设,可是其他的地方,也很重要。
  葫芦岛,这个在渤海边的城市,以前只是一个渔村,从定海军占据了辽国开始,就进行了开发,最初,只是一个港口,从定海军运输而来的物资,源源不断的注入到其中,并且通过道路运送到了辽国,支撑了灭辽的行动,还有后续的建设,而伴随着战斗逐步的减少,定海军对于辽国的控制逐步加强,这里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渤海,因为没有超级大河的注入,实际上,从古到今,变化不大,甚至稍稍缩小,可是大体的形状,没有太多的变化,相对稳定的半内海,是作为造船基地最佳的场所,或许不如北方的海参崴,因为不靠近原料产地,可是安全性能上面,更胜一筹。
  这里,将会成为未来定海军海军的新基地,并且沿着渤海,会建立一系列的造船基地。
  可惜现在,定海军还没有彻底的攻克蒸汽机,借助着替代产品,目前在实验室级别,是可以拥有密封的东西,只不过代价太高,不适合普及,一台蒸汽机的造价,高达40万贯,说是金子做的,也不能说是错的。
  这样的东西,只能够实验室之中做研究,继续的完善,而不能实际投入使用,就算是用到战舰上,也不可以。
  定海军现在的战舰,战斗力甲于天下,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一个分舰队,几乎吊打全世界,在这种情况下,入手全钢的蒸汽战舰,那不是没事找事么,更别说蒸汽机的东西还不怎么大,一艘战舰,可能要成百个,甚至更多的蒸汽机才可以。
  一个蒸汽机40万贯,上百个,就要4000万贯,这笔钱,曾经是北宋一年岁入的两倍,哪怕是定海军,现在收入非常多,非常可怕,也不可能无休无止的投入这么的战舰上面,更别说,可靠性还不强。
  风帆炮舰,在定海军的研究之下,已经到了某种极致了,借助着水池的理论,可以把这个速度之下的各种的船型,都推测到了极致,比起几年前的舰船来说,提升的幅度不算多,可是在总重量,载重量,还有速度上面,都略微的有所提升。
  这些看似不多的提升,整体的加成下来,对于整艘船的提升,超过50%,最关键的是,可靠性提升了很多,甚至一些的货运,军事,还有武装帆船等等,每一个不同的用途,都有独特的船型。
  未来,葫芦岛造船上,将不会以帆船为主,帆船是放在了更南方,这里作为未来,连接沈阳的最大的港口,军港,同时,也是新式船只的研究所。
  新式船只,在没有蒸汽动力的前提下,风帆舰船,也不是没有研究的,在西班牙帆船这样,多层炮台的舰船发展到极致之后,他们着重的是火力和重型,可是船不单单是火力就够了,对于船而言,速度,也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船从诞生以来,就走了两个方向,一个方向的体积和重量,体积越来越大,重量越来越大,代表着船,能够容纳更多的货物,另外的一个方向,当然是速度。
  从最开始,拿着一个木棍,用各种树木扎成的筏子,这是古代原始人改变自然的做法,一条无法逾越的河流,借助着筏子度过,并且在河流之中,捕捞鱼类,解决的生存的问题。
  之后逐步的改变,筏子的形状,撑筏子的篙,这些东西会随着时间而演变,船的速度越来越快,从独木船和筏子,渐渐的多了帆,同时,各种的船型也开始改变,更加安全,速度也更快。
  西班牙帆船,把重炮舰发展到了极致,而飞剪船,就是把速度发挥到了极致。
  赵信对于飞剪船,没有多少研究,可是却知道,飞剪船得名于破开海浪,它的前方应该是高出后方的,也就是说,应该是空心船首。
  在回忆一下后来看新闻的时候,那些环游世界的纷传,大部分都是较轻的材料,长宽比到了可怕的程度,一艘船的船舱很小,也就是仅仅一两个人住,可是整体的帆却相对较大。
  从这个可以分析出来,相对比较高的长宽比,持水量较低,还有数目庞大的帆,这样的船,天生是为了速度而存在的。
  当赵信把这些主要的条件,告知了造船师傅之后,造船师傅就开始研究,定海军独特的教育体系,特别基础的,数学和物理等方面,用科学的理论来解释,并且用水池来验证,这样对于船舶的推动相当的强。
  或许那些老船匠们,他们已经年老力衰,没办法学习定海军更加先进的知识,可是那些年轻一点点的,或者是有天赋的,他们可以。
  定海军虽然追求更加有天赋的,天生的强者,也注重集体的力量,飞剪船的研究所,就集中了最少50个精锐的研究员,他们在赵信规划的那个范围之内,开始研究。
  对于飞剪船,已经有了足够的研究结果,船身的比例,空心船头,各种帆的布置,这些在水池实验之中,发现他们的效果非常好,对于风力的利用率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的,安全性也可以得到保证。
  从实验室的模型,到水池实验,从1:1000,到1:500,再到目前,1:20的模型实验,水池之中都相对比较好的完成了,那么第一艘飞剪船的建造,也开始了。
  定海军固定的生产,从钢铁龙骨到各种的子项目,并且还有大量熟悉的船匠,这些人共同努力,一艘大概总吨位在50吨左右的飞剪船,估计要用10天左右完成生产。
  这一艘船,也成为了葫芦岛造船厂的第一艘船,只有100吨左右的船坞,很快的就铺设了龙骨,在一块块的木板,都给安装到了帆船之上,整个帆船即将完成装备的时候,赵信抵达这里参观。
  赵信并不知道,第一艘飞剪船,就要完成,如果知道的话,他不会来这么的早,他只会等到飞剪船的前面几次实验完成,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之后,再来观看,这样不会给研究人员巨大的压力。
  不过这个正巧碰上了,也就顺势的看看,今天的风力并不大,在渤海之中,也没有很多的洋流,不算很有利于飞剪船,发挥出它的技术实力的。
  定海军检测飞剪船,也不只是依靠速度,这一次测试,速度是一个方面,主要是受力面积,还有飞剪船,在一定的状态之下,受力的比例,还有速度效果。
  这一点,早已经在水池测试之中,得到了比较完善的测试,这一次,不过是验证而已。
  赵信的到来,算是意外,给了研究人员一定的压力,可是赵信是何等人物,对于实验也是有些心得的,实验性的船只,就是实验性的船只,它有很多的缺点,也有一些不确定性,一撮而就完成,真正让上位者看到的,恐怕是已经进行了多次的实验,已经成熟的类型,类似这样,刚刚从比例模型之中,进入到水中测试,其中必然会产生问题。
  不过赵信一直都鼓励他们,并且专门提到了,没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海试的作用。
  研究人员虽然放松了,可是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如果不出问题,那是最好,如果能够一次性的圆满完成测试,那真的是最好了。
  不过,怕什么什么来,刚刚下水不久飞剪船,因为突然的一股大风,速度明显的加快,如同离弦之箭一般,向前而去,速度是提起来了,可是负责实验的人员却脸色发白。
  这个已经在水池实验之中测试过了,飞剪船是有一定的极限,超过了一定的速度,受力不均匀之下,很容易侧翻,当然了越大的重量,越大的规模,越不容易。
  未来的飞剪船,总吨位会定位在600吨左右,装载量极少,就是快,这样差不多可以支持18节左右的速度。
  再快,纯粹的风帆舰船,18节已经是一个非常可怕的速度了,还能到20节不成,飞剪船的最高时速,确实能超过20节,可是那是在特别的前提下,顺风顺水的,一般而言,15节就是平均的高速了。
  600吨左右飞剪船,别说这样的风了,就算是风暴,也可以支撑的住,这个按照比例,在水池实验之中测试过了,可是这个50吨的飞剪船,小了10倍,当然撑不住,在速度飙升起来之后,很快的,就侧翻了。
  水手们,尽可能的控制着这个船,可是跟自然相比,他们的力量太弱了,勉强的控制下来,在速度不断的攀升之下,力量在帆的全面应用之下,让50吨不到的小船,达到了峰值,最终还是翻了。
  负责这一场实验的研究员面如死灰,如果一般的情况下,出现这个问题,大不了回去找寻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找到原因,解决掉就可以了,可是这个问题,恰恰就出现在赵信的面前,真不知道赵信会怎么的想。
  岸上的人是鸡飞狗跳的,船翻了,肯定要把人给救回来,这个船稍稍的远了一点,距离岸边差不多有20多公里的样子,就算是最快的船,也差不多需要大半个时辰才可以,在安排了人去救援之后,这个负责人老老实实的来到了赵信的面前,等待着批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