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高薪养廉,剥皮实草(第三更,上周推荐票加更)

  “两成?两成怎么够?”刘鸿渐一听便笑了,心说一个堂堂七品县令,还没有他军械所一个匠人挣得多,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有时候他也是挺佩服天下的文官的,特别是那些恪守品格、不肯与世俗为伍的清官,诸如海瑞、还有自己妻子的祖父孙承宗。
  明明穷的要死,却硬是挺直腰杆,行的正,坐得直,为朝廷办差任劳任怨,却是连自己的老母都养不活。
  再回头看看两宋,宋虽军事之上贫弱,但却极为富有,大宋朝的君主也大多都是老好人,对于文官更是捧到了天上,创出了数百年不杀文臣这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记录。
  连带着各品级的官员薪俸也高得离谱,拿素有包大炮之美称的开封府尹包拯为例,这厮的年奉换算到后世,约为两千万人民币。
  是的,你没看错,不是两百万,是两千万!还是每年!
  两宋鼓励经商经济繁荣,朝廷的税收是当今大明的几十倍,所以有实力提高官员们的薪俸。
  而官员们有了足够的银钱支用,外加上道德律法的束缚,贪官在诸朝算是少的,高薪养廉,也算是赵家少有的精明之处。
  大明也许之前没有,但是他刘鸿渐来了,他发誓要让大明这艘三百年的破轮船朝着自己以为的、对的方向驶去。
  两宋可以,大明也可以,两成?太寒酸了吧!
  “臣以为不妥,时下边军一个普通的士兵月饷为二两,这还只是步兵,骑兵的月饷是三两,火枪兵、火炮兵更甚。
  而且大明的士兵一应吃穿皆由朝廷包半,由此待遇观之,天下举子苦读十年一朝得榜,下放为知县每月实际到手的薪俸还不足四两,实在是不合适。
  故臣以为两成实在是过少!不足以激励天下百官发奋报效朝廷。”刘鸿渐珍而重之的道。
  “臣也以为,两成有待斟酌。”首辅李邦华一直没吭声,但心里却是明镜似的。
  想他一个堂堂首辅、兵部尚书,月俸才堪堪六十两,其中七成还是实物折俸,他其实早便多有不满,只是碍于颜面不敢谏言。
  如今天赐良机,他瞥了一眼边上的老同僚,心说你家有矿啊?
  “那刘卿以为当提升多少呢?”崇祯虽心中已有定意,但作为皇帝,只要出言便是定论。
  为了公允,他已经养成了习惯,在说出自己最终旨意之前,先询问一边自己的顾问,特别是面前这个二四不在乎的竖子。
  “嗯,这是个问题,臣有疑问,敢问倪大人,当朝亲王的薪俸是多少?”刘鸿渐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反问户部尚书倪元璐道。
  “回王爷,亲王一级薪俸为万石,若是按照往年物价折合银两,约为一万两,郡王年俸约为两千两。”倪元璐不知刘鸿渐问这个作甚,心说现在大明哪里还有亲王。
  崇祯经勋贵们的叛乱大怒之下,不论皇亲或是国戚,全部勋贵降爵一等,原有的二十几个亲王全部成了郡王。
  “这么说,亲王一级的月俸约为八百多两,正一品官员月俸为九十两,这不合适啊皇上。”刘鸿渐随即又整出了幺蛾子。
  大明真正干事的朝臣从上往下,首屈一指的其实不是一品官员,而是六部,六部正二品的尚书才是真正的国朝之柱石。
  正一品的官员大多是有职无权的虚衔,诸如百官希冀的三公、宗人府的大宗正等等。
  刘鸿渐的意思很明白,一个什么事儿都不干的亲王重要、还是一个天天帮你处置国朝大事、从早忙到晚、忙得没时间吃饭的尚书重要?
  孟兆祥等几位阁臣对了个眼,心说王爷又开始大放厥词了,你才倒是收了勋贵们的银子、连带着收了勋贵们的土地,如今又要……
  那可是亲王呀!
  “你这竖子,莫要跟朕拐弯抹角,既然心里已有定意,便速速言明,合适不合适朕自由分寸。”崇祯哪里看不出这小子又在‘循循善诱’。
  “嘿嘿,臣以为,勋戚们的薪俸定的过高,官员们的又过低,而勋戚大多都经营着商铺,其实并不缺吃花,反而官员们一心忙于政务全靠着薪俸度日,此实在有损公允。
  臣以为各部尚书劳苦功高,至少应与勋戚中郡王一级的薪俸齐平。”刘鸿渐见崇祯又要发火,只得直言道。
  他还留了个心眼,并未明说到底是给勋戚们降,还是给官员们升,只是刘鸿渐话刚说完,几个尚书都向他投来感激的目光。
  知我苦者,安国郡王也!
  最后崇祯到底是心念朱家子孙,没有听从刘鸿渐的一面之词,经一群人反复商议,亲王一级的年俸调整为六千两,月俸约为五百两。
  郡王一级不动还是两千两,月俸约为一百六十六两。
  而官员之中,正一品月俸提升至一百六十两,几乎与郡王持平。
  正二品的尚书月俸为一百四十两,从二品的侍郎月俸一百三十两,正三品月俸一百二十两……
  由于刘鸿渐自知各地基层官员之苦,自正四品以下,降级幅度逐渐减小,到了正七品的县令时,月俸仍有五十两之多。
  上层官员的调整幅度几乎相当于原来的一点六倍,地方官诸如县令一级更是提升了六七倍,幅度之高令人咂舌。
  更有甚者,刘鸿渐极力强调,不论是朝臣还是地方官,薪俸发放皆以银钱为主,取消实物折俸的陋习。
  崇祯思索再三,只说了一句话:若三年后偶朝廷无银可用,朕拿你是问!
  对此刘鸿渐笑而不语,三年?到时候你别嫌银子过多致使物价飞涨就行。
  “臣还有一言,咱大明向来有遵循祖制的说道,臣以为,祖制还是要遵循的,特别是太祖皇帝提出的那条。”刘鸿渐一本正经的道。
  他话刚说完倪元璐便不淡定了,啥?你安国郡王要遵循祖制?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祖制在王爷你眼里估计还不如一坨屎吧!
  崇祯也是一脸诧异,不知这竖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是给了他个眼色示意他继续说。
  “太祖皇帝早在大明建立之初,便定下了贪污六十两剥皮实草的规矩,臣深以为然。
  是以,臣觉得皇上在昭告天下为百官大举调整薪俸的同时,亦要将这祖制加在其中,以告天下百官!”刘鸿渐阴阴的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