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4轩然大波

  654 轩然大波
  天色开始慢慢热了起来,一转眼就到了盛夏,太阳明晃晃的挂在天上,路上的行人也换上了薄如蝉翼的夏衫,到处可见撑着油纸伞,戴着面纱在街上行走的小姐,或是穿着简单长衫,摇着纸扇的公子们。
  五月,有家点心铺子正式推出了冰沙和奶油冰淇淋,再次在南都引起了一番热潮。不过这个冰沙比较昂贵,而是事先也将利弊列了出来,每人每天不能多引,尤其是未满周岁的孩童和孕妇不能吃,否则很容易引起肠胃不适。
  即便有如此多的限制条件,而且价格昂贵,每日购买冰沙和冰淇淋的人依旧络绎不绝,让蔡茵怡再次狠狠地大赚了一笔。
  当初在凤鸣镇那个小地方,因为冰源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百姓认知等等条件的限制,关于冰沙制作,蔡茵怡一直没有提上日程。但是在南都这样的地方,这些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所以她便将这些东西推了出来,效果果然一如既往的好。
  一揽芳华的生意也依旧十分的火爆,因为春夏是百花盛开的季节,这个时候的香水更是多种多样,广受贵妇和小姐们的喜爱。也因此,蔡茵怡的私有财产,正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增长着。
  在这个炎热的夏季,远在北方的周国凉京皇宫,也发生了一件举国震动的大事。周国的国君,终究没有摆脱病魔的纠缠,在五月中驾鹤西去,传位于周国太子乌伊卓玛。听说,周国太子上位之后,以雷厉风行的手段,将之前和自己作对的周国皇子,杀的杀,囚禁的囚禁,对于那些有异心的人,也铲除的铲除,流放的流放,整个周国进行了一次大清洗。
  虽然这一次大清洗,让整个周国产生了不小的震荡,但是也因为乌伊卓玛强硬的手段,硬是镇压了下来,而且因为朝中如今都是一心,虽然要恢复之前的生机和强大,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修生养息,但是可以预见,不久之后的周国,将会是何等强大的存在。
  这些消息传到朱恒飞和蔡茵怡耳里的时候,两个人对望了一眼,都在对方眼里看到了沉重。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乌伊卓玛是一个十分执拗而且强势霸道的一个人,上次未能将蔡茵怡带走,即便现在蔡茵怡已经嫁给了朱恒飞,也未必会善摆干休。虽然早知道,乌伊卓玛这个太子登上周国国君之位,是迟早的事情,但是还是没有料到,会这么早。
  虽然乌伊卓玛现在正忙着铲除异己,稳定超纲,甚至因为这般大动作,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来修生养息,暂时顾忌不到这边的事情。但是一旦等乌伊卓玛腾出手来,对付他们是迟早的事情。而朱恒飞和蔡茵怡的根基未稳,南都又有不少的敌人,这样的境况下,对己方实在不利。
  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周国的存在一直都是南龙国的威胁,更何况乌伊卓玛是一个十分有野心的人,即便他的妹妹乌伊莲娜已经嫁给楚王和亲,但是这桩亲事能够维系的和平有多久,也不过是乌伊卓玛的一句话而已。
  周国换了皇帝,虽然国家会有轻微的震荡,但是凭着乌伊卓玛雷厉风行的手段,而且以这般小的代价就上位成功,果断的全部换上自己的人,短时间内虽然会有些混乱和后退,但是修养一段时间,周国的国力绝对不可同日而语。
  而南龙国如今内乱正是焦灼的时候,他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拿下朱瑞平,朱瑞平也没有办法在短时间除掉他,在内忧未平的情况下,对上已经回过神来的周国,情况很不利。这些浅显的道理,朱恒飞很明白,蔡茵怡也能猜到七七八八,但是朱瑞平就不一定了。
  为今之计,只有加快步伐,在周国壮大之前,尽快平定内乱了。
  正当朱恒飞和蔡茵怡商量着,该怎么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价,将朱瑞平拉下来的时候,一道在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圣旨,让整个南都仿若一盆煮沸的开水,沸腾了起来。
  宸王被贬了,连同整个王府的家眷一起,被贬到了遥远的北边之城,祁城!
  要说贬,其实也不尽然,而是皇上突然下旨,将两位王爷的封地封了下来,宸王的封地被划在了北方,以祁城为扇形扩散的周围是个城池,那边都是土地贫瘠,气候条件十分严苛之地,也是边关战事多起之地,所以看到宸王这样的封地,很多人都下意识的以为,宸王这是被皇上贬了。
  而楚王的封地,在鱼米之乡的江南富庶之地,同样也是十座城池,以华景城为中心,向外扩散的十座城池,是整个南龙国最中心,也是最富饶之地,更是联通各地的枢纽之地,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交通都十分的便捷,经济条件更是发达。
  这样明显的区别对待,让不少人一下子生出不少心思。
  不过,祁城原本是镇北将军蓝铬德,带着三十万大军驻守的边关之城,因为封地被划给了宸王,所以皇上当即下令,让蓝铬德领着十万蓝家军回南都,护送楚王南下去封地,并且直接驻守在最南的边城,以防日渐强大的吐蕃族进犯。
  至于留在祁城的另外的二十万驻军,直接指给了即将去封地上任的宸王,由骠骑营的一万人,护送宸王府去祁城上任。
  虽然看起来,宸王是被贬去了不毛之地,而且战事不断的北方,但是也因此获得了二十万大军的指挥权,算起来倒也不吃亏。而且楚王虽然封地富饶,经济发达,但是蓝家却也间接的失去了祁城那二十万大军的控制权,所拥有的兵权只有自家蓝家军的十万。
  皇帝这一旨意,在宣布之前没有和任何人商量过,所以李公公在金銮殿上宣读的时候,引起了轩然大波,不少朝臣纷纷上书,但是皇帝这一次是铁了心的,谁说也不松口,而且圣旨已下,众人不服也得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