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0章

  换言之,江汉省新换了两位大佬,虽然和他薛某人不对付,彼此之间,也未必就对付。
  瞧准这个突破点,薛向借力打力,成功在夹缝里获得了生存。
  而抛开省委方面的争锋,在黄鹤市委内部,薛向和时剑飞的斗争,也迅速从高潮走向了白热化。
  这些年下来,时剑飞的斗争经验也趋于化境,奈何善用阴招和好大喜功的毛病不改。
  薛向抓住时剑飞的这个破绽,终于令时剑飞败北,以重大失误,黯然离开江汉。
  此后数十年,时剑飞仕途之路止步于正部,辗转偏远数省,不得寸进,五十九岁那年郁郁而终于甘省一号的位上。
  两年的黄鹤市市长任后,薛向调任岭南省组织部部长。
  在这个改开大省,薛向历任组织部长,省委副书记,省委书记。
  进而推行了一系列有着广泛而深远意义的改革。
  譬如户籍制度改革,率先从根子上,瓦解城乡二元制结构。
  商业房产改革,制度上限制涨幅,控制开发商利润,又自行组建省一级的大型开发团队,全面吸纳国营企业下岗职工。
  这一手从政治上讲,可谓妙到毫巅。
  九十年代后期,在铁腕首长的主持下,拉开了商品房时代的大幕。
  薛向深知商品房行业的暴利,而此种暴利润泽人民到底几何,在后世,他已然见矣。
  他不指望房地产商,能为民建房。
  而不求诸于房地产商,商品房从何而来,答案很简单,自建。
  薛向一手推动岭南成立省一级的大型开发商团队,吸纳下岗职工愈十万,组建了超级开发团队。
  在薛向看来,建房说到根上,不是高科技,有基本的技术储备后,说开了,也似个大规模的手工业。
  他自建开发商团队,不求盈利,只求能在吸纳下岗职工的同时,以市场的手段平抑岭南的房价。
  此招一出,岭南房价十数年未有大起大落。而薛向在岭南继续执行“卖光”政策的同时,岭南却未诞生大规模的下岗潮,为西方媒体所瞩目。被奉为通往权力顶峰的最有力争夺者。
  当然,仅靠房地产,不可能容纳全省的下岗职工。
  为此,薛向又开辟了“大改造”工程计划,依托盛世天量资金流支持,组建超级施工队,聚集数十上百万人。对岭南的交通,绿化,水利。进行了全局统筹式的改造。
  十年之功下来,岭南俨然成了塞上江南,人间天堂,成为神州大地。最壮观的一景。
  而在薛向履职黄鹤市的最后年。中枢召开了十四大,在这次换届上,五人组变作了七人组。
  薛安远毫无疑问,完成了最后一次飞跃,入主了七人组。
  许子干也消化了振华首长的余荫,进入七人组,出任政协一号,时年六十五岁。
  安在海也卸任京城一号。担任纪委一号,执掌党鞭。
  冯京也成功入局。担任津门一号。
  五年后,xx大召开,也正是薛向在岭南履职的第五个年头,因为其在岭南无与伦比的执政成绩,薛向成功入局,时年三十七岁!
  这也是薛向在仕途生涯,头一次完成对老对手江朝天的赶超。
  xx大上,四十一岁的江朝天,不过转任明珠市政府一号三年,政绩虽然显著,底蕴未足。
  而薛向则厚积薄发,终于完成了逆天翻盘。
  值得一提的是,xx大召开前夕,老首长与世长辞,唯一让薛向稍稍宽慰的是,老首长见证了港岛回归,弥补了上一世的巨大缺憾。
  老首长辞世前夕,回光返照,精神矍铄,召集了仅存的三五位元老,密谈数个钟头,至于谈论什么,外人不得而知。
  谈罢,老首长便嘱咐南方同志召唤薛向前来,薛向方随南方同志跨入门来,老首长抬了抬手指,便再没了呼吸。
  一代伟人,阖然长逝!
  又一年,政局班子微调,薛向由岭南一号调任中zu部部长,兼任中枢党校常务副校长。
  任命由国家电视台播出的那一刹那,西方主要媒体,同一时间列出了同样的头版头条——下一个东方巨人!
  薛向主政组部期间,对组织的人事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致命一刀便是,市一级以下政府一号,允许党内一人一票制选举。
  此议一出,天下皆惊,强如薛系也险些因此一议分崩离析。
  然,撑过来最危险时刻,时间证明了这一制度,大大提高了组织的生命活力。
  再四年,也就是西元两千零二年,酝酿多时的xx大召开,待九人小组,在国家电视台上亮相刹那,整个世界都震惊了。
  无数国内外著名政治分析家跌碎了眼镜,按照他们的分析,作为储君最强有力的争夺者的薛向毫无疑问会站在五号位置,踏踏实实待满十年,顺位接班。
  哪里知道,九人组亮相之时,时年四十三岁的薛向,稳稳站在第三位!
  其中惊涛骇浪一般的博弈,便是最精擅阴谋论的政治评论员都想象不出。
  直到半个世纪后,社会氛围再度开放,中枢档案馆公布了一段录音,这个未解之谜才算解开。
  原来,老首长辞世前,召集仅存的三五元老,留下了录音和手记,共约若是薛向在组部任上,有些了不得的创举,下一届党代会上……
  最有意思的是,录音中老首长以浓重沙哑的声音说了这么一句话,“小猴子蹦跶了这么些年,受了无数巴掌,也该给颗糖果了!更何况以小猴子的才干,作十年泥塑木胎,是对人民的犯罪!”
  就此,薛向完成了最大的不可能的飞跃!
  主政政务十载,薛向主要完成了教育和医疗两项改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