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1章 公道

  自然环境变迁的时间长度拉长,那么当真是沧海桑田。
  天竺绝大多数地区,再怎么曾经人类活动频繁,只要出现文明大破灭或者大衰退,百几十年这片地区很快就会恢复成雨林。
  引爆这场天竺考古探险热的事件,就源自一个江南剑士带人追踪几头犀牛,结果误入一处密林中的废墟,而这个废墟就是个破败的神庙。
  废墟本身没什么,但犀牛过境,大概是踩踏了地下藏洞的穹顶,地陷之后,犀牛现在里面逃脱不出。这个江南剑士原本是为了犀牛而来,但杀死犀牛之后,就在地洞中发现了大量金器、金块。
  金器加工很粗糙,但总量超过两百斤,如此数量,想要隐瞒是瞒不住的。再者,能够出来闯荡的江南剑士,基本的脑子总算是长了,只有把消息透露出去,他的这些黄金,才有可能变现成老家的宅院、田亩、物业、美娇娘。
  这个发现让整个南海过来的船队、商帮、冒险家、佣兵等等都陷入了狂热,很快就横跨两条大河的流域,从东天竺“十六雄国”传播到了北天竺,当时玄奘正带着二十余国的学生、弟子、随从、追随者游历,在敦煌宫某些裤裆没卵的官僚暗示下,大法师无奈就操持起了超度亡灵的活计。
  一如古时河南还能跑大象一样,北天竺东天竺诸多密林深处,曾经并非是现在的郁郁葱葱,古典城邦时代的遗迹,零星还能反应当初雅利安人驱赶土著的过往。
  而西天竺信度河两岸,破败的大小佛国更是无数,以及大月氏及波斯种、突厥种混战之后的遗脉。
  当发现风格和南天竺诸邦风俗相近的西天竺遗迹时,玄奘大法师也从考古挖坟的别扭中,开始思索天竺这片土地的文明脉络,作为一个学者,这些天然吸引着他。
  只可惜敦煌宫方面催促起来就是一个字:挖!
  人本思想的唐朝老哥对于古建筑压根不感兴趣,阿房宫再好看,再雄伟,英雄豪杰上去就是一把火;长乐未央各种诗篇,两汉老铁拆家的时候,也没见手下留情。
  当然英雄豪杰自己上台之后,那肯定是得大建特建,不过这就是另外的一种心态。
  搞“学术研究”的玄奘大法师后来实在是累了,表示老衲腿脚再好也是一把年纪,老衲得歇歇脚,然后隔壁的李道长就跳了出来:道友,且看贫道的手段。
  只见李真人双目如电,张口喊道:急急如律令,张操之助我!
  完事儿。
  “啊……呵。”
  打了个呵欠,张德伸了个懒腰,月朗星稀的光景,办公室里埋首案牍的佐官幕僚也都是疲惫不堪,凌晨快两点的时候,又准备了一通夜宵,粥面都有,肉食不多,毕竟熬夜吃肉未必能消化。
  “一会儿散了早点睡,官舍还有热水吗?”
  张德跟下属们说着,转头问值班的亲随。
  “热水不曾断了。”
  “嗯,有劳了。”
  “这是下走份内之事。”
  亲随微微欠身,倒是不敢居功的样子。
  熬夜容易饿,十二点其实已经吃过一回,然后又加班到了两点,这时候再吃点粥面,略作消化就可以睡觉。
  下属们一边吃一边翻着材料,吸面喝粥的动静不小,时不时还有人问张德:“使君,剑南茶马道那里怎么办?”
  “要看朝廷怎么说。”
  “可剑南也要一些罐头,这怕是有些艰难。”
  “腌制品还能搞一点过去,罐头实在是不成了,只能照旧。”
  奢侈品利润还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剑南特产也很丰富,名贵木材、各种宝石、翡翠、兽皮、象牙……自从茶马道打通之后,有了唐朝的技术,六诏既有避开唐朝的意思,也有向南推进的想法。
  小规模的冲突在所难免,六诏跟骠国在茶马道南部打了几场,于是六诏跟剑南的人口贸易,从近亲战俘,逐渐转变为骠国战俘。
  随之而形成的,就是跟随茶马道开始走动的六诏佣兵以及马队。
  能够说汉话的诸爨头人子弟,在这片地区越来越有影响力,当然胃口也越来越大,原本奢侈品的配额,已经不能够足满足贞观二十四年的诸爨统治阶层。
  对于茶马道,冉氏和长孙氏的兴趣更大,而且为了开拓茶马道,暴露出来的冉氏还说服了长孙氏,让朝廷牵头,推动了茶马道的开辟以及移民。
  这个移民并非是从内地移民到这片密林山区,而是打通丽水蕃地和茶马道的联系,毕竟,相较汉人移民到这里,蕃人更愿意从环境恶劣的高原地区,转移到不那么恶劣的高山地区。
  贞观朝的高原气候不错,普遍大麦亩产也能有六七十斤,广种薄收之下,养活几百万人口不成问题。
  如果当初象雄和吐蕃争霸,其中之一能够完完全全地成为高原霸主,那也的的确确有了王霸基业。
  可惜,整个蕃地现在是群龙无首,矮子里面拔高个,也不过是出了一个李皇帝脑残粉的象雄国主。
  在这样的条件下,弱小部族即便诞生了雄主,也没有能力去统筹农业,加上宗教力量的疯狂抬头,中低层的日子越发不好过。
  唐朝的地区影响力也就更加的强烈,当唐朝在蕃地的官僚拿了介绍费之后,自然就帮忙吹法螺,给蕃地诸部中下层指了一条“明路”。
  陆续扩散到丽水以西,骠国北境的蕃人总数已经超过三万,分数大大小小邦国部落百几十个。这原本是分散的力量,不过因为开拓茶马道的缘故,朝廷有意给茶马道这些蕃人一个“义从”编制,吃皇粮是不成了,吃政策倒是有希望。
  于是南下的这些蕃人,就组成了“茶马义从”,他们并不以蕃人自居,而是以“茶马道健勇”为身份。而因为蕃人的出现,投效龙日天的某些诸爨子弟,不管出于什么心思,也陆续加入了其中。
  “茶马义从”的构成,于是就相当的复杂,有外来户,也有本地人,还有屁也不懂的土人,而为了平衡,又不得不请汉人过来主持“公道”。
  “兵器……茶马道也是稀缺,使君,此事我们可要接洽?”
  “扔给兵部,兵器的事情,不掺合。”
  倒不是说怕,武汉就是飞凫箭最大的生产基地,海外销量极高,尤其是在扶桑,飞凫箭的消耗极大,但武汉一次性出口太多,短期内也消耗不完。只是武器销售涉及到的人太多,兵部自己分配好蛋糕,武汉也省得惹一身骚。
  问话的下属得到了回复,点点头,继续埋头吃面,一边吃,一边翻着材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