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6章 粮草有了(求推荐票)

  保定府。
  城门已然洞开,战马的马蹄得得欢快。
  少年郑成功,明帝国最年轻的大军统帅,最年轻的伯爵昂首入城。
  身后是一眼也看不到头的虎狼之师,此刻,这座河北第一大城终于落到他手上了,不费一枪一弹,也没有付出任何死伤。
  实际上,在中国古代,保定一直都是黄河以北,除北京之外的另外一个政治中心。在明清两朝,这里都是北直隶的衙门所在,是河北的省会。
  在一九四九年之后,河北的省会之所以变成石家庄,那是因为铁路的关系。石门恰好处于铁路线的枢纽位置,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保定逐渐衰落下去。
  但在这片时空,这里却异常繁华,宏伟。
  攻打这样的城市,对于任何一个领军大将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郑成功也觉得头疼,在此之前,郑成功大军已经开到清苑河边,正在没日没夜地搭建浮桥。保定城清军探子一天之中总回过来观察三五次,而听人说,敌人也开始征发民夫修葺保定城墙,做出一副固守的姿态。
  可正因为如此,他一直没有下令发起总攻,准备看看再说。
  就在昨天,镇守的保定的一千多清军在镇海军巨大的压力之下,撤退做了鸟兽散,朝北京城狂奔而去,根本来不及追赶。
  敌人这次撤退根本没有任何预兆,也让镇海军来不及组织人马追击,眼睁睁地看着一千多清军就怎么巴巴儿地在眼皮子底下溜走。
  不管怎么说,拿下这么一座坚城,就算是有了一个坚固的落脚点,可以以此为基地进攻北京。说句实在话,这几天实在太冷,镇海军士卒多是南方人,不耐北方的严寒,最近几日,大家都觉得有些疲惫。若不是接连不段的胜利的刺激,再加上严格的军法约束,以及教官团军官的以身作则吃苦在前,说不定军心都散了。
  即便如此,部队中还是出现了伤病员掉队的事情。
  拿下这座城之后,士卒可以做个短暂的休整恢复力气。
  一想地干净的床铺和热水,所有人面上都露出了笑容。
  但少年郑成功却显得很是严肃,作为一军的统帅,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如果不能在保定城中得到补充,对镇海军究竟意味着什么。
  镇海军之所以舍天津卫不打,而改走保定,除了是因为那边道路难行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大运河上冻,后勤给养断绝,没办法只能来这里以军就食。毕竟,保定地处华北平原的核心区域,乃是河北大粮仓。
  镇海军实行的是宁乡军军制,将孙元的军队从头到尾学了个十足。
  宁乡军因为装备了大量的火炮、枪械还有两支庞大的骑兵部队,打起仗了非常花钱,对于后勤交通线极其依赖。再加上他们的士兵装备强到离谱,每战的消耗高到离谱,在古人眼中简直就是拿银子去砸人。
  镇海军没有宁乡军的经济实力,运输线又漫长得令人绝望,学宁乡军,反让自己陷入了窘迫之中。从南皮到保定之后,郑成功的部队已经开始断粮了。
  天灾人祸,其实河北也穷得厉害。在扫荡了畿南之后,其实郑成功也没有得到多少补充。
  还好建奴不知道这点,被郑成功军威所摄,主动让出保定。否则,他们只要在清苑河北坚守几日,且战且退退回保定。一旦将镇海军的粮秣消耗干净,郑成功只有撤到巨鹿和孙元汇合了。
  没错,以两家的关系,孙太初也不可能眼睁睁看着镇海军挨饿。
  而且,孙元和郑成功私交甚好。从内心来说,郑成功几乎拿孙元当自己的导师看待,一言一行无不模仿这个最值得他崇敬之人。能够于宁乡军汇合,接受他的指导,自然是莫的缘分。
  可同任何一个少年一样,郑成功渴望自立,渴望在自己的偶像面前有所表现,做出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来。
  现在总算再一次并不血刃地拿下保定,又是一场空前胜利,但郑成功总有一种隐约的担心,担心建奴在撤退的时候,一把火将城中的库藏烧了。
  因此,昨天得到敌人撤退的消息之后,郑成功总是下意识地看着天空,生怕看到团团腾起的烟雾。
  好在这一幕并没有发生,当天晚上,城中的伪清保定知府、同知和清苑知县一众官员写了降伏书送到军营,乞降,双方约定今天一大早开城迎镇海军入城。
  在没有看到清军焚烧府库之后,郑成功又开始担心起其他:“建奴这次撤得这么快,显然不是仓促之举,他们说不定早就已经开始计划撤军事宜,说不定早就将库藏起了送进北京城去。如此一来,某岂不是空欢喜一场,得了这么一座空城,又有什么用处?”
  这个不安一直伴随着郑成功,直到他的战马的马蹄踏进保定城中的青石板街道。
  城门洞那头,一大群伪清的降官跪在地上,皆将头埋在雪里,战战兢兢,颤个不停。
  为首一个官员显然就是保定知府,他将官帽摘下放在身边,露出剃得趣青的头皮,拖着恶心的金钱鼠尾小辫,双手高举着一叠册页和一个黄布包的小盒子,高声喊道:“罪官保定知府王则禹拜见靖远伯,这是我府户册黄页和知府印绶,还请收下。望将军可怜我满城百姓,保全他们的性命。”
  匪过如梳,兵过如篦。无论是谁的军队,在这个时代,一旦进城首先就会大杀大抢一通。保定乃是河北重镇,这几年也不知道受过多少次兵灾,闯军、明军、清军,每次对百姓来说都是一场浩劫。
  他这话刚一说出口,立即惹恼了一边的施琅,他跳下马,一脚踹到王知府的光头皮上:“汉奸!”
  这一脚直踢得往知府惨叫一声,载倒在地上,口鼻中有鲜血喷出,映着白雪,触目惊心。
  看到王则禹被打,众官员惊得缩成一团,不住哀求。
  “海霹雳,住手,乱世之后,他们也是身不由己。”郑成功知道施琅的愤怒由何而来,这个王知府还真真是个三姓家奴。他以前是明朝清苑知县,李自成进京之后,就做了伪顺朝的官。他毕竟是进士出身,在官场上颇有声望,于是,李自成就让他做了保定知府。
  后来建奴入关,这个王知府听到北京陷落,李自成西遁的消息之后就挂了官印逃到乡下躲了起来。后来建奴听到他的名字,派兵将他捉回保定,任就命他做保定知府。
  这个王知府投降李自成,那是因为当年人心混乱,表面上看来,确实是要变天了,大明朝已经完蛋了,投降伪顺也可以立即。后来建奴入关,他还知道挂印逃跑而不是主动去做汉奸,光这一点看来,罪不至死。
  再说,自己来保定之后两眼一抹黑,还需要这些地方官协助。于是,郑成功喝止住海霹雳之后,就跳下马,将王则禹从地上扶起来,好生抚慰了几句,才道:“王大人虽然做了伪清的官,大节有亏,可也情有可原,某不怪你。”
  说着,他又扫视众官一眼:“如今,我大明朝马上就要收复北京,尔等当各安本位,安抚百姓,为我北伐大军支应钱粮。如此,方可将功恕罪,都听明白了吗?”
  众官连连磕头:“愿听靖远伯调遣。”
  知道郑成功不会对自己不利之后,王知府激动得呜咽起来。
  “靖远伯啊,你当老朽真愿意做鞑子的官,真愿意脑袋后面拖着这条猪尾巴吗?实在是建奴凶残,若非老朽从中斡旋,沟通上下,联络左右,也不知道有多少百姓要死在鞑子刀下。老朽,委屈啊!”
  说到悲伤处,王知府的眼泪吧嗒吧嗒地流了下来。
  郑成功心中鄙夷,又是腻味。这人做了汉奸,替建奴派工派差征集粮草反正了功劳了?
  不过,他有得着这群伪官的地方,没办法,只能捏着鼻子忍了。
  镇海军规模就那么大点,每打下一个地方,又不能派人管辖。不想宁乡军,这次北伐除了军队,随军的官吏总数达到惊人的上千之巨,都是曹国公这些年通过公务员考试和推举招纳的失意文人和没有功名的书生。
  宁乡军每拿下一座城市,都会设立衙门,派遣官吏进行管理。可以说是攻占一地,巩固一地,也为作战部队开辟出一大片可靠的后方。
  如果换成宁乡军,碰到王知府这种汉奸,直接就抓起来进行审判,然后依国法杀头。可我郑森不行,有的时候真行不得快意之事。
  孙太初,真人杰也,怎不叫人景仰?
  郑成功安抚了他几句,又叮嘱他立即出安民告示,将城中秩序恢复起来之后,终于忍不住问保定府库中还有多少钱粮?
  听他问,王知府忙回答说今天的夏粮秋赋还堆在库房里没动,总数达百万斤,另外还有不少生铁、硝石硫磺和棉衣等物质。先前老朽已经派人在库房大门贴了封条,并派衙役看守,只等镇海军入城,便尽数移交。
  “有粮秣了!”整个镇海军的官兵都欢呼起来。
  郑成功也是异常激动,自己辛辛苦苦,卧冰饮雪从南皮到保定,不就是为了得到补充吗?
  还好,还好,没白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