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 冒襄的野望

  岛津一夫连忙摆手:“不不不,郝大人你误会了,在下不是这个意思。”
  “那么,你究竟是什么意思?”
  岛津一夫有点郁闷的样子:“我等虽说是浪人,可以前好歹也是个武士。拿下区区一座靖江,当不在话下,也没有丝毫畏惧。只不过,三百多武士,占据一座坚城,却要败在郝大人八十名勇士手下,却是有损我萨摩武士的威名。”
  郝肖仁这才醒悟过来,笑道:“你等倭寇败在我扬州镇的手下有什么奇怪,难不成岛津你的水兵还能强过我宁乡军?”
  岛津想了想,颓然道:“方大人的水军剽勇善战,小人的部队却是比不上的。听说,宁乡军陆军还强过水师,我等自然不是你们的对手。”
  “那不就结了,你们倭奴算得了什么。你手下区区几百人,遇到真正的宁乡精锐,别说八十人,就算是八人也能打得你们满地找牙。”郝肖仁得意起来:“想当年,咱们宁乡军可是能够击溃建奴主力的天下第一军啊!”
  说完,他一挥手,下令:“将战船靠岸,我要带兵上岸。”
  很快,战船靠到了长江北岸,八十个装扮成宁乡士兵的海碰子全副武装地沿着跳板下了船,在陆地上列阵。这些海碰子都长着一副北方汉子的强健体魄,往那里一立,倒有几分威武之师的模样。
  郝肖仁转身严肃地对岛津一夫道:“岛津,最后提醒你一句,你这次是假扮倭寇入侵,而不是真的来抢劫百姓的,要抢你自去辽东抢建奴,去九州岛抢你们自己。今日若是伤了一个百姓,不用孙将军发怒,我先带兵剿了你。”
  “是是是,小人知道,一切以大局为重,我军绝不伤害一名天朝百姓。”岛津一夫点头哈腰,心中却有些不以为然。他干惯了海盗的勾当,好不容易带兵进入扬州繁华之地,怎么这也得生发才是,大不了不杀人,不伤人就是了。至于财物,该抢还得抢一些。
  郝肖仁跳到岸上,严肃地对八十个海碰子道:“此番我的目标不止靖江县一地,而是东面的泰兴北面的泰州,此事关系到扬州镇的未来。今天我就将话撂在这里,这次叫你们做这件脏活儿,尔等也别想着发财,将你等在大洋上的那一套给老子收起来。虽说发不了财,但我却可以向你们承诺,如果此战顺利,我保举你们进扬州镇做卫所军官,在扬州安家立户。诸君努力!”
  “绝不辜负孙将军,辜负大人的期许!”众海碰子都兴奋地叫出声来。他们都是辽东亡人,说难听点就是黑户,只能在海上做盗贼。但人都向往安逸和闲适的,而且,中国人都有土地情节,总觉得这样在海上飘着不上长法。能够在扬州镇的卫所里做个小军官,开枝散叶,也算是一件莫大好事。
  “其实,今日这事也没有什么了不起。”郝肖仁大声道:“不外是等下岛津小鬼子占领靖江之后,咱们一声喊冲进去就是了。不过,你们得给老子听清楚了,到时候都将胸膛给我挺起来,让满城百姓都看到我宁乡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面貌。”
  “是!”众海碰子同时发出一声大吼。
  “出发吧!”随着郝肖仁一声令下,八十名汉子点了火把松明,沿着长江北岸,大步朝靖江县城方向开去。
  ***********************************************************
  “啊,你是方密之?”冒辟疆大惊:“密之兄你怎么搞成这样了。”
  忙叫手下:“快快快,快扶密之上船。”
  此刻,在靖江县城南门长江码头处,冒襄终于认出这个叫花子一样的人正是自己的密友方以智。
  手下急忙将方以智扶上船,冒襄惊问:“密之,你怎么搞成这样了。你不是在京城翰林院观政吗,什么时候逃出京城的,那边又是什么情形?听说崇祯皇帝已然大行,此事可真?”
  方以智却不回答,眼睛里绿油油地亮着:“快快快,搞些吃的来!”
  “取酒食来,快些!”冒襄急令手下准备。
  大约是码头上的情形实在太乱,怕出事,说话间,冒家的四条小船已经荡了出去,开始缓缓地起航。就有一个冒家的家人拿了一个食盒过来,一看到吃的东西,方以智眼睛里的绿光更盛,如饿虎扑食一般冲了上去,抓起一只烧鸡就大口大口地啃了起来。
  大约是吃得急了些被哽住了,方以智大声地咳嗽起来,又提起酒壶狠狠地灌了一口,才平顺了些。
  灯笼的光线下,方以智满嘴满手都是油,面庞和双手黑得如同煤炭,可饿成这样,他却顾不了那么,只不住朝嘴了塞着吃食。
  冒辟疆看得一阵心酸,想当初,复社四公子中排名第一的方密之是何等儒雅风流的人物,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什么时候有过这样的吃相?
  所谓复社,乃是崇祯二年成立的一个文社,由江南地区的几十个文社组成,社中成员都是江南地区一等的人物。这十来年中,不知道出了多少人物。比如张溥、张采、陈子龙,如今又有黄宗羲、顾亭林、张自烈等大家。
  如今,复社诸生在一起磨砺文章,议论国政,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江南地区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甚至能够左右南京政局。其中,他们干得最漂亮的一件事就是当年奸佞小人阮大铖意欲在南京复起时,因不满于阮大铖招摇过市,贪赃误国,曾联名写出《留都防乱公揭》,公布阮大铖的罪状,迫使他“潜迹南门之牛首,不敢入城”。最后,只能狼狈地打消了重返政坛的念头。
  在现在的复社中,名气最大的当属方以智、陈贞慧、侯方域和他冒辟疆。又因为他们四人都是出身名门,就被人称之为复社四公子。
  复社四公子之中,又以方以智为首。倒不是因为方以智年纪最大,而是他在科场上成就最高,前程最好。
  同冒襄在科举场上屡试不中不同,这个方以智却是个考场高手,早在崇祯十三年的时候就中了进士,又考中了庶吉士,被选为翰林院编撰。他这年刚三十岁,在翰林院中算是个年轻人,有年龄优势。做了编撰,那就是皇帝秘书。
  后又在京任工部观政、翰林院检讨、皇子定王和永王的讲官。他在仕途上面就是奔着入阁为相去的。
  如今,北京已经陷落,冒襄却在靖江得遇故人,心中震撼的同时,又急欲知道北京的情形,忍不住连串发问。
  良久,方以智将最后一块鸡肉吞进肚子,用油腻腻的脏袖子一抹嘴,突然放声大哭起来:“崇祯皇帝,已然大行了!”
  其实,崇祯皇帝大行的事情对于南京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最近一月以来,不断有北京官员南逃,将这个消失带到留都。于是,江南各地都是一片痛哭之声。
  这些人虽然是亲历者,可这话从侍侯崇祯天子的翰林院编撰口中说出来,却又不同,这可以证明,崇祯皇帝确实是山陵崩了。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冒襄只感觉一阵头昏目眩,他猛地抓住方以智,用力摇晃:“可是密之亲眼所见。”
  方以智一边号哭,一边叫道:“正是我亲眼得见的,北京城破,大行皇帝自缢于煤山,当时我被贼人所获,贼人派我收敛大行皇帝,又守灵三日。贼人凶残,见我在大行皇帝那里哭灵,就对我严刑拷打,直将我的一双脚都打坏了。”
  说着话,他挽起裤腿,两腿的足踝上面有触目惊心的两个大伤疤:“当时……都能看到骨头了……好在为兄我身子强健,还挺得住,这才趁贼人不防,从北京城中逃出生天……只可惜,从北京到江南何止千山万水,到了扬州府盘缠已经用尽,本打算去找地方官府,可高杰和刘泽清南下,各地官员都时逃亡一空。为兄没个奈何,只能一路乞讨来到这里,幸好遇到辟疆你,否则还真要做了路边饿殍。”
  听他这么说,冒襄更是心酸,国破家亡,堂堂翰林竟然沦落到这般地步,奈何,奈何。
  他安慰方以智道:“密之兄,到南京就好了到南京就好了。那边六部尚存,又有史宪之等一众忠贞之士主持大局,翌日未必不能北伐讨贼,恢复神州。只需太子南下,继承大宝。”
  “太子来不了啦!”方以智摇了摇头,突然神情一振:“辟疆,将船开快些,我要去见史可法,告诉他这个消息。太子和永王、定王都落到李闯手中,怕是来不了南京了。如今,帝位空悬,国家正值风雨飘摇之际,国不可一日无主,史宪之和留都诸贤必须尽快选出贤明君主,要紧,要紧!”
  “什么,太子和永王、定王都落到闯贼手里了?”冒襄一张脸顿时变得苍白。
  “没错,为兄亲眼所见,还能有假。”方以智吃饱了饭,恢复了当年翰林院储相的风采,点点头,神色凛然道:“此事至关紧要,我等必须尽快见到史尚书和高尚书,将这个消息带过去。”
  他口中的史尚书就是史可法,高尚书则是南京户部尚书高弘图。这二人一个掌管南直隶所有兵马,一个则掌管留都的财政,乃是一众文官之首。
  说到这里,方以智一把握住冒襄的手,绿油油的眼珠子变成了灼热的红色:“辟疆,为兄知道你这几年科场不顺,可却有一颗报国之心。如今,皇帝大行,北方沦陷,正是我等重整河山,为国家效力的时候。此去南京报信,正是朝廷用你之时啊!”
  他这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如今皇帝大行的消息天下人都知道。问题的关键是,崇祯大行之后,究竟该由谁来继承帝位。
  按说,崇祯死后,帝位自然就会落到太子头上,如果太子不在,可在永、定二王中选其一继嗣。
  但事情的关键是,这太子和两位皇子都落到李自成手上,以闯贼的残暴,他们定然是活不成的。如此一来,只要是大明朝的王爷,只要是朱家血脉,就有继承大位的资格。
  选谁不选谁,却是关系到留都官场上所有人身家性命的大事。方以智手握太子和两王被擒的消息,已经夺得先机。只要将这个绝密消失告诉史高二人,在政治上就算是掌握先机,将来的前程绝对小不了,说不定还要以区区而立之年入阁为相。
  大家都是复社中人,又是密友,方以智就有心提携冒襄。
  南京选出新君之后,国家必然重建。冒襄有带信大功,将来必定入朝为官,也是他方以智在政坛上的一大臂助。
  冒辟疆素有才子之命,乃是江南士林中首屈一指的人物,可不知道怎么的,在科举场上的运气非常不好。这使多年来,他六次去南京乡试,六次落第。
  眼见着友人们一个个都中进士,在朝中为官,光宗耀祖,说不心动也是假话。
  且他的父亲可是做过省级高官的,他从小就见识过父亲的官威风,对于做官却是异常热中的。只因为顾忌脸面,不好意思以举人身份去选官罢了。
  如今正有一个好机会,这个时候若是进入官场,同史、高二位尚书及方以智一道选一位藩王为帝,得拥立之功,摇身一变就能成为朝廷大员。其次,他大可以说自己入朝为官,乃是为了重建朝廷,勉强为之。如果,世人不但不会鄙夷自己贪恋权位,反会称颂他为了国家,不顾后人臧否,敢为天下先。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而优则仕,这是每一个读书人的理想,冒襄也不能例外。
  一念至此,胸中有一口热气涌上来,让他忍不住激动得浑身乱颤,只恨不得身下的小船能够插上翅膀,立即飞去南京城中。
  眼前,好象有一条金光大道延伸开去。
  正在这个时候,突然间,远处下游方向突然有一条大船以人无法想象的高速冲进,码头来。
  这船因为太大,又跑得极快,顿时荡起了巨大的浪头。
  码头中本有不少船,很多船只正在装卸货物和乘客,南逃的人实在太多,水面上挤得厉害。这层大浪一涌来,顿时让所有的小船都剧烈荡漾起来。
  冒襄的船小如何经受得住,立即就有一个仆人一个趔趄,扑通一声摔进水里。
  “怎么回事?”冒、方二人都是大怒,同时发出一声低呼,转头看去,顿时发觉不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