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大势(一)

  “好冷,这江南的冬天真不是人过的日子啊!”
  孙元忍不住感慨了一声,在前世他虽然也是个南方人,可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工作,已经习惯了北方干冷的气候。再说,北方的冬天都使用暖气,外面即便是冰天雪地,屋中也是温暖如春。
  到了明朝,来到这江南水乡,才发现这里的冬季分外难熬。
  去年冬天他是在凤阳过的,倒不觉得如何,今年回到扬州,感觉浑身都不对劲。
  真正说来,江南的冬天气温也不低,大约在四到六度之间。不过,因为气候实在潮湿,冷雾一大早出来,要到傍晚才会消散,整个世界都粘乎乎湿漉漉,被子鞋子就没干过,身体的热量散失也快,一天到晚身上就没有暖和过。
  后世有个笑话,北方人和南方人比谁的冬天更难熬。
  北方人说,外面零下二十度,屋中暖气断了,十二度,好痛苦啊!
  南方人道,这算什么,我们这里没暖气,外面八度,屋中四度,还是湿冷,你有我们痛苦?
  没办法,只能守在火炉子边上做事,两个月下来,身上也胖了十斤。
  听到孙元的感慨,旁边的费洪和犟驴子也不住摇头:“是太难受了,真想回山西啊!人说上上天堂,下有苏杭,江南乃是天下一等一个好地方,我看也不怎么样嘛!”
  孙元:“天气实在太潮湿,上千人住在一起,须防着营中有士兵病倒。”
  听他这么说,费洪道:“将军不用担心,我军都是本地人,倒是无妨。冬季倒不是不怕有瘟疫,只需防着风寒,管老板已经购进了不少药物。”
  孙元又问:“最近士卒的训练如何了?”
  费洪回答说,已经开始战阵训练,士卒们已经能够看懂基本的旗号。十个小队也开始了合练,只需再过一月,宁乡军就算是练成了。
  其实,这些孙元都是知道的,他每日都会去校场上看看。今天听费洪说起这事,他还是微微有些欢喜,问:“如此说来,军队可以拉上战场了?”
  费洪回答说,训练和实战是两回事,将军的兵确实练得好。不过,真上了战场,具体情形如何,谁也不知道。
  对此,孙元并不担心。这个时空的军队一个比一个烂,很多队伍,如农民军和明朝地方部队,根本就没有经过任何训练,随意抓上几个壮丁,扔过去一把武器,就将他们驱赶上了战场。如果连这样的敌人都打不赢,他也不用在这个世界上混下去了。
  孙元:“那就好。”接着又问部队最近正在进行什么训练科目。
  费洪回答说正在进行野外负重行军,部队已经连出去过两次,每次都是为期三天。士兵们经过将近半年的训练,都已经变得强壮,虽然已经没办法长个子,但每个士兵平均增重十斤。这次野外行军,颇为顺利。
  孙元大为满意:“冬季正是储备体能的时候,士卒的饮食也要跟上。”
  众人已经习惯了孙元这种现代人说话的方式,也明白他在说些什么。管老板一听要增加士兵伙食开销,顿时变了脸色,正要抱怨。
  孙元也知道千户所已经没多少钱了,忙将话题岔开,笑着对费洪等人到:“野外行军那是必须练的,毕竟军队是要拉出去打仗的,老窝在军营里打熬气力岂不要变成闭门造车。这两次野外行军演练,部队是否暴露出问题,又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
  费洪:“问题倒是不大,不过,江南地区河泽水网实在太多,不利于部队展开。一旦实战,部队很容易被水网分割成小块各自为战。将军你也是知道的,火枪兵战法讲究的是严整的队型,如此才能发挥出火枪的威力。若是队型稀疏,被敌人的骑兵一冲,立即就乱了。”
  孙元:“不用担心,江南水网对我军不利,可也不利于骑兵的冲锋。”
  众人同时点点头,说,确实是这个道理,若真步兵对步兵,咱们却是不惧的。
  孙元:“还有什么问题?”
  犟驴子突然郁闷的叫了一声:“有个事儿。”
  孙元:“你说。”
  犟驴子恼怒地叫起来:“将军,士兵们作战时,所做的每一个动作真的要军官大声喊吗?”
  孙元:“这样不好吗?”他心中倒是奇怪了,忍不住问。
  犟驴子忿忿道:“这两次出去野外行军,排兵演练的时候,好多百姓出来看热闹。当着外人这么吼,须有些不好意思。”
  “原来是这样啊!”孙元忍不住笑起来,众人也跟着哈哈大笑。
  直笑得犟驴子黑脸庞红起来,不住地用手抓着自己的后脑勺。
  笑毕,孙元收起笑容,严肃地看着众人,说:“之所以要让军官大声喊口令,这是要让士兵们养成听命行事的习惯。各位也是在太原镇做个边军火枪手的,自然清楚上了战场之后,士兵们不尊将军令胡乱打枪的后果。朝廷官兵,尤其是火枪手,之所以屡屡败在贼军手头,还不是因为这个原因。”
  众人都点点头,面上露出了沉思的神色。
  孙元喃喃道:“也许,再过两个月,咱们就该上战场了,到时候,这支部队成与不成,自然知道。”
  等到众人退下去之后,孙元拿起厚厚一叠邸报,坐在火炉边上看起来。
  卫所千户乃是正五品的千户军官,自然有阅读邸报的资格。每个月的月初,大河卫就会通过驿站将一份邸报送到他手中。
  所谓邸报,就是后世所谓的内参,上面记载着这个月国家所发生的大事、新颁布的法令、朝廷的人事变动、甚至新科进士的中式文章。
  一般来说,一份邸报出来,只发到七品以上文官和五品以上的武将手头。不过,每份邸报发行之后,就会有人抄下来,在民间发行。就算孙元不是官员,真要想看,花几十文钱,就能轻易买到。
  如真实历史记载的那样,在这半年里,农民军在攻陷凤阳,烧毁皇家陵墓之后,天下震动。
  凤阳被焚,总得要有人顶罪。漕运御使杨一鹏被抓捕回京城问罪之后,沾首弃市。凤阳驯服吴振缨,参军戍边。中都留守太监杨泽,畏罪自杀。
  杨一鹏被捕之后,由前山东巡抚朱大电总督漕运,巡抚凤阳,协同洪承畴围剿农民军。再发三千辽兵,由祖宽率领,开赴前线。
  受到朝廷大军的强大压力,农民军也不敢在凤阳久留,兵分三路撤退。
  原先留守河南的农民军趁洪承畴大军东进,陕西空虚,掉头又杀了回去。同时,高迎祥、李自成,以及已经流窜到湖北的张献忠等部,也纷纷杀向河南西部,并重回陕西境内。
  如此一来,河南以东地区再不见一个贼军,这让受到威胁的南京地区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解除了警报。
  忙了半天的洪承畴也没想到农民军来去如风,动作如此之快,只得修改战略,由河南回救陕西,与农民军决战。
  不过,这一次农民军是在老家作战,而且洪总制又是被人家牵着鼻子在几个省乱转,筋疲力竭,竟吃了个空前的大败仗。
  六月十一日,乱马川一役,官军前锋刘宏烈被俘。
  六月十四日,副总兵艾万年、刘成功、柳国镇、又叫王锡奉命引兵增援,遭到农民军伏击。艾万年、柳国镇被击毙,刘、王二人重伤。主力战兵被歼三千余人,其余两万多人马皆溃散而去。
  再战,又被歼灭三千精锐。
  至此,洪承畴手下已无可用之兵,整个陕西已经尽落于农民军之手。
  当初,洪承畴东出潼关追击农民军之时,崇祯红地命他于六个月之内肃清农民军。当时,他就觉得有些为难。
  到现在,跟是无法可想,严格说来,如今的洪总制能够守住西安城就算是不错的了。
  据他给崇祯皇帝的奏折上说,如今的陕西全省可用官兵不到四万人,且多是不能用的辅兵和民夫,而农民军则是明军的十倍,其势不敌明甚。
  如果不出意外,农民军打下整个陕西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不过,这个时候,又起了一个变故。农民突然放弃攻城掠敌,再次进入河南。于是,洪承畴逃过了这一劫。
  原因很简单,陕西因连**争、灾荒,已是赤地千里,几十万农民呆在一块,吃饭很成问题。于是,他们就再次回到河南,以兵就粮。这个时候的农民军实行的依旧是流寇主义,没有经营根据地的习惯。
  农民军进入河南之后,声势浩大,大对东行,尘烟蔽天,队伍宽四十里,长百余里。面对如此庞大的敌军,明军总兵左良玉、祖宽等人不敢出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敌人进入河南。
  河南,再次成为一个大战场。
  当时,高迎祥和李自成并没有带兵东进,而是留在陕西牵制洪承畴。
  见洪亨九无力回天,也无力救援河南,八月,朝廷任命卢象升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吏,总理直隶、河南、山东、四川、湖广五省军务,特赐尚方宝剑,可便宜行事。
  如此一来,明朝对农民军的围剿部队就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是洪承畴,专门负责西北;一个是卢象升,主剿东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