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王铎的担忧

  半个月的时间过去,南京城内大街小巷都在议论洪门钱庄。
  洪门钱庄的影响力,超过了秦淮河,最让人吃惊的是,前往秦淮河去消费,不管哪一家的青楼,都愿意收下洪门钱庄的票根和票额,而且完全是按照等量的黄金白银计算的,这样就让那些前往秦淮河去游玩的人方便很多了,不用鼓鼓囊囊的带着大量的黄金白银,只要带着一些票根和票额前去就可以了。
  南京城内的市面上交易,也开始出现了票额,一部分的商贾开始收取票额。
  这还不算是最让人议论的事情,让所有人吃惊的是,洪门钱庄的大掌柜、二掌柜和三掌柜,大掌柜文曼珊,乃是太子少保、右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郑勋睿大人的夫人,二掌柜卞玉京和三掌柜冬梅,是郑勋睿大人的侍妾,也正是因为这三位掌柜的身份特殊,南京不少的商贾和士大夫,纷纷将家中的黄金白银存入到洪门钱庄。
  趋炎附势是人的本能,既然洪门钱庄的背景不一般,那么存入黄金白银,支持洪门钱庄,就等于是变相的讨好郑勋睿大人,再说存进去的黄金白银,又不会少。
  拿到了洪门钱庄票根的士大夫和商贾,对于票根上面所有的文字都是赞赏不已,那几个字写的真的是好,他们不知道,票根是卞玉京写出来的,签名是文曼珊的,而且票根进行了特殊的防伪,其中的奥妙就连郑勋睿都不知道,反正文曼珊、卞玉京和冬梅三人一眼就能够认出来票根的真伪。
  洪门钱庄的票根和票额在南京市面上的流通,导致了洪门钱庄的生意迅速升温,这样的消息传到了淮北以及大运河沿途的府州县,如此洪门钱庄总部搬迁到南京的负面影响一扫而光,人家洪门钱庄到了南京,都能够受到欢迎,就更不要说在其他地方了。
  经过不断的实践和磨砺,文曼珊等人越来越明白洪门钱庄的作用了,她们的目标也更加的清晰,目前是洪门钱庄发展壮大的时候,等到了一定的程度,洪门钱庄将开始发行真正的纸币,日后至少南方市面上流通的全部都是纸币,黄金白银等等将逐步的回收。
  想想洪门钱庄能够控制货币的发行权,那将是多么振奋人心的事情。
  当然这背后的意味更是不一般了,至少发行货币的多少,由洪门钱庄掌握,也就是郑勋睿直接掌握,这样岂不是直接控制了经济命脉了。
  大额的票根,很少在市面上流通,倒是小额的票额,很快就在南京各处出现了。
  淮北的四府三州,大都是富庶之地,特别是扬州,大量的商贾云集这里,不过几个月的时间,他们已经习惯了使用洪门钱庄的票额,这也导致洪门钱庄的票额流传到南直隶其他的府州县,但这种流动很少,毕竟在南直隶其他的府州县,暂时没有洪门钱庄的分部,但如今的情况不一样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南直隶所属的府州,全部都设立了洪门钱庄的分部,至于说辐射到所有的县,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至少年底之前肯定会覆盖南直隶所有的府州县,这样的影响可不能小觑。
  常州、苏州、镇江、松江以及宁国府等地,很快开始出现洪门钱庄的票额了。
  身为南京户部尚书,出于对黄金白银的敏感,王铎肯定是注意到了洪门钱庄,让他吃惊的是,郑勋睿居然让夫人和侍妾主持洪门钱庄的大局,这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女人怎么能够做这些事情,都是应该呆在家里的,相夫教子,抛头露面成何体统,再说文曼珊的身份不一般,爷爷是殿试状元、曾经的内阁次辅。
  当然这是郑勋睿的家事,再说洪门钱庄也不是官府的机构,和南京其他的一些钱庄是差不多的,王铎不可能直接去干预这些事情,不过随着南京诸多的钱庄短时间之内被洪门钱庄吞并,这些钱庄的掌柜进入到了洪门钱庄,而且接受了时间不短的培训,接着被派遣到其他的地方,去主持洪门钱庄分部的事宜,王铎感觉到情况有些不对了。
  郑勋睿出任南京兵部尚书之后,好像不大管事,基本没有过问六部和都察院的事宜,更不用说南京京营以及松江驻军的事宜,也没有和镇守太监方正化之间有过多的接触,更多的时间,郑勋睿都是在看些什么东西,这样的情况,让王铎放心。
  南京的情形依旧,没有出现多大的变化,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准备好的攻击,一时间也用不上,郑勋睿的心思,好像全部都放到赚钱方面去了。
  方正化已经将郑勋睿就任南京兵部尚书之后的情形,通过密折禀报给皇上了。
  眼看着扳倒郑勋睿的氛围就要开始出现了,可偏偏这个时候,洪门钱庄的名声鹊起,而且驻扎在秣陵镇的郑家军,也引发了很多百姓的好奇,包括一些士大夫和商贾,都时常到秣陵镇去,远远看着郑家军的军营,听着里面军士训练的吼声。
  因为郑勋睿和郑家军的威名,洪门钱庄迅速在南直隶拓展,除开淮北的府州县,其他的府州也有了洪门钱庄的分部,这还不是最为主要的,关键是洪门钱庄的票额开始在市面上流动,能够用来买东西了。
  这让王铎想到了曾经在大明出现过的大明宝钞。
  这一刻,王铎有了很不好的预感,难不成郑勋睿想着通过洪门钱庄,控制大明的经济命脉吗,要是真的出现那样的情况,有郑家军支持的郑勋睿,将展现出来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止的威力。
  不过这只是王铎个人的想法,如此重大的分析,他是不敢随意禀报的,毕竟朝廷之中尚未人注意洪门钱庄的事情,若是他提出来这样的见解,很有可能遭遇到南方的商贾和士大夫的攻击,因为南方也存在不少的钱庄,他的奏折,万一被皇上注意到了,那么遭遇到打击的就不仅仅是洪门钱庄了,还有众多的钱庄,也可能遭遇到覆灭的命运。
  洪门钱庄的背后是郑勋睿,郑勋睿有郑家军的支撑,就算是朝廷清理钱庄,怕也清理不到洪门钱庄去。
  到了这个时候,王铎终于感觉到郑勋睿的可怕了。
  曾几何时,王铎是郑勋睿的恩师,郑勋睿参加江宁县县试的时候,那篇《少年强则国强》的文章,让王铎非常的惊诧,后来的府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证明了王铎的判断,郑勋睿三元及第,出尽了风头。
  郑勋睿与张溥、杨彝和龚鼎孳等人之间的冲突,曾经让王铎鄙视,为了秦淮河的女子,几个读书人居然发生了割袍断义的事宜,这岂不是没有志向之表现,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王铎发现根本不是这样的情况,郑勋睿做事情非常的冷静,之所以与张溥等人发生直接的冲突,是因为对东林书院的宗旨不认同。
  刘宗周、黄道周和王铎等人,都开始注意郑勋睿了,聪明的郑勋睿,第一时间选择离开了京城,外方到地方去担任知府,从这一刻开始,郑勋睿就如同脱缰的野马,开始朝着前方大踏步的前进了。
  郑家军的崛起,让所有人都是目瞪口呆,不到十年的时间,郑勋睿亲手创建的郑家军,已经成为大明最为强悍的军队,就连后金鞑子都有些惧怕了。
  郑勋睿文武双全,不仅仅是亲手创建了郑家军,而且在治理陕西和淮北等地的时候,保证了这些地方的稳定,陕西是流寇发源的地方,郑勋睿从出任延安府知府开始,一直到担任陕西巡抚,流寇不敢踏进陕西一步,绝不敢招惹郑家军,出任漕运总督,主政淮北等地之后,不过几年的时间,淮北的富庶远远超过了南京和苏州等地。
  郑家军的军士总是据说超过了十万人,维持如此庞大的军队,需要大量的粮草,在朝廷没有拨付一钱银子的情况之下,郑勋睿能够维持郑家军的开销,而且郑家军寻常军士的军饷是每月五两白银,与七品知县一样了,这需要多么雄厚的财力。
  郑勋睿偏偏维持下来了,而且郑家军越来越强悍,已经成为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军队,几乎没有了对手。
  郑勋睿不是凡人,能够创建强悍的军队,能够治理好地方,能够赚取大量的银子,几乎无所不能,这样的人才,怎么可能久居人下。
  想的越多,王铎越是感觉到恐惧,他开始深思了,南京的局势究竟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依照郑勋睿的能力,凭借兵部尚书、参赞机务的身份,控制局势是轻而易举的,为什么郑勋睿没有很快动手,难道这里面没有奥妙吗。
  看样子郑勋睿首先选择的稳住根基,郑家军搬迁到秣陵镇的军营,洪门钱庄在南直隶各处发展,洪门延伸到浙江等地,这些都是郑勋睿正在努力推进的事宜,一旦这些事情全部都做好了,恐怕就是郑勋睿在南京动手的时候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