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0章 敷衍假死

  “呵呵,这人我倒是知道,他叫赵达。”左慈笑道。
  “嗯,我想起来了,确实有这么一个人,排在最后,一同前来的诸葛瑾也不清楚他的来历。”王宝玉点头,又问:“也许是这个资格不够,不能入迎仙台?”
  “非也,此人未死!”
  “那孙权怎么将他列到了名单之上,还送来灵位。”王宝玉大感惊讶。
  “赵达是一名术士,精通占卜之道,从无差池,后不知所踪,下落不明。如今想来,应是被孙权所困,想要作为私用。”左慈解释道。
  “我这个结义的兄长,倒是留了个后手啊!”王宝玉道。
  “赵达这般修为之人,定不会甘受如此屈辱,敷衍孙权,后假死逃脱罢了。”左慈道。
  “嘿嘿,别说是赵达,就我这水平的被人困住也不心甘。”王宝玉开玩笑道:“他的本事跟你相比如何?”
  “嘿嘿,好像差很远。”左慈毫不谦虚的呲牙一笑。
  “你比他啊?”
  王宝玉哈哈大笑,故意如此说,惹来左慈白眼。至于赵达这种人,王宝玉暂时放心下来,应该是品行不错,如果这种能人被野心家利用,那就是一种无形的威胁。
  随后,王宝玉又把所有亮起来的雕像仔细查了一遍,共计四十七尊,距离总数快一半了,心里同时清楚,西蜀那边送来的人一定不会太多,真正的大头应该都在曹叡那边。
  刘禅接到了王宝玉的信,自然全力照做,安排谯周去办,因为之前送去的是父亲还有关张等重量级人物,刘禅一再强调,不可马虎大意,好生推测一番再送去,免得被人家退货。
  再后来,因为赵云的突然陨落,举国哀伤,所以这件事儿暂时耽搁了下来。
  曹叡接到了王宝玉这封送灵位去彝陵的信,眉头微皱,不明白他想要干什么,曹叡并没有自作主张,传令让几名可以依赖的重臣叫来商议。
  “早闻彝陵浮屠塔颇有灵验,灵魂得安,臣以为,此事可行。”钟繇立刻欣喜的表态道。
  陈群没有说话,通过上次的接触,他觉得王宝玉人品还不错,只是这件事儿说起来可大可小,他也搞清楚王宝玉的真正意图。
  “臣以为此事万万不可。”华歆不出意外的提出了反对意见。
  “有何不可?”钟繇不高兴的问道,华歆这是带着有色眼镜,凡是有关王宝玉的事情,他一概都反对。
  “圣上,英烈虽去,感召犹在,若是将灵位送往彝陵,王宝玉正可借此招揽英雄后裔,其心昭昭,不可不防,况且我大魏自有宗庙,四季祭拜,安放浮屠塔,纯属多此一举。”华歆激动的说道。
  “圣上,高祖尚且移居浮屠塔,张辽将军也在那里,并未见王宝玉以此惑乱我大魏,众英烈去往浮屠,正是回归。”钟繇一激动,将曹操的秘闻也说了出来,其实走到了现在,这也算是公开的秘密了。
  “这都是你擅做主张!”华歆愤然道。
  曹操骨灰在彝陵,所谓的七十二疑冢全都是假的,魏国和荆州经历几次战争,知道的人并不少,但是朝廷对此是否认的,面子上过不去。
  “高祖临终遗训,我可指天发誓!”钟繇颤巍巍的竖起了手指头。
  “空口无凭!”
  “事关机密!”
  曹叡脸色一冷,给了钟繇一个台阶,说道:“太傅,无实之言,莫要再提。”
  “圣上,臣闻听浮屠塔聚集天下豪杰英灵,魏蜀吴皆有,且王宝玉以寻宝为由,四方征战,其野心之大,不限中原!但凡牵扯荆州之事,无论是征战亦或是谈判,莫不是以其获利为终,圣上,万莫听从小人之言,渐行渐远!”华歆郑重叩拜,理直气壮。
  钟繇被骂做小人,气得身躯直颤,也是豁出去了,呼呼气喘,倒地叩头,哽咽道:“圣上,臣患病已久,日食一餐,夜不能眠,总有大限将至之感。钟繇一生,毁誉参半,过大于功,但看在臣对三代君主一片赤诚之心份上,恳请圣上恩准,一旦钟繇故去,灵位送往浮屠,臣铭感五内,感激不尽!”
  “太傅,何出此不吉之言,朕见太傅犹如祖父在世,离不开太傅啊。”曹叡心头一软,连忙扶起钟繇,好言劝说,钟繇老泪纵横,不能自已。
  “圣上,此事若是传出,朝中反对之人定然甚多,臣以为不可。”老态龙钟的王朗也站到了华歆那一边。
  曹叡又看向了陈群,关键时刻还想听听他的意见,陈群思量了一下,终于开口道:“臣实在不知王宝玉因何提出如此要求,但说起以此招揽英雄后人,亦为不妥,其大可不必如此。但臣赞同大司徒的想法,此事甚为敏感,暂不可行之,以免引起非议。”
  三比一,钟繇落败,曹叡最终没有决定将灵位送往彝陵,也没有给王宝玉回信,此事暂时搁置不提。
  因为张苞和赵云的接连陨落,诸葛亮到底病了一场,好了之后,身体却觉得大不如从前,没有采取进一步的北伐举动,而曹真因为腿伤也没采取行动,双方又处在了胶着的局面。
  “子龙已去,蜀中无将也!”听闻赵云故去,司马懿不禁感慨,得知战事暂时平息,他也不想再跟荆州大将田野假装交战,立刻决定撤军。
  直到大军真正退回了宛城,司马懿一颗悬着的心才真正放了下来,他最怕万一不小心,跟荆州擦枪走火,演变成真正的战争,那将是现在的他所无法承受的。
  曹真对司马懿的做法十分不满,纯属消耗国家资源,虚张声势而已。但是司马懿做事严谨,也挑不出他真正的问题,毕竟司马懿也打仗了,熬得黑瘦,貌似很艰难辛苦的样子,也只能对他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
  曹真没有态度,司马懿却一直深感不安,唯恐他背后打小报告,而就在司马懿回到宛城不久,一桩喜事上门,让他顿时精神一振。
  魏国大司徒王朗亲自派人前来提亲,希望把孙女王元姬嫁给司马懿的二儿子司马昭,结为连理,以为秦晋之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