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恐其有诈

  是勋野心不小,杂念也不少,距离关靖所说的“无私”境界,差了有十万八千里去,但他在曹家阵营内始终与人为善,轻易不愿跟人起冲突——即便早就知道将来会叛变的比如陈宫等角色,也不过尽量敬而远之罢了。然而有人群之处,必有矛盾,有冲突,有倾轧,想躲是躲不过去的,在是勋看来,简直是“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也不知怎么的,膝盖就中了一箭了……
  此前在许都的时候,他聘请关靖当自己的政治斗争老师和参谋,多次与关靖闭门密谈——偶尔也会叫上诸葛亮——分析当前的朝局、党派之争,以及自己遭谤受毁的来由,自己应当摆正的位置,倒是获益匪浅。
  曹操集团内部最大的两个政治派别,就是“汝颍派”和“谯沛派”,前者倾向于世家大族,以儒学之士为主,后者倾向寒门庶族,以军功贵族为主。是勋虽然从立场上比较偏向后者,但起初并没有明确加入,算是一个“逍遥派”。只可惜“逍遥派”当不长久,很快就遭受到了来自“汝颍派”方面的暗箭。
  他为河东太守,建议曹操收其兵权的,首推荀彧荀文若,而荀彧正是“汝颍派”的领袖人物。后来做并州刺史,掀起舆论风潮,迫使他主动辞职的,事后探查起来,也大多出之于“汝颍派”。这其中当然有纯理念而非功利之争,比方说在并州收揽鲜卑,还认是魏为假子,会对此表示异议和不信任的,当然主要以传统儒士为主——也就是“汝颍派”的基本盘——而军功贵族,对此是不大在意的。
  理念之争方便反击,终究是勋挂着郑氏嫡传的头衔,并且在郑门中也具备一定的发言权,想要抢占舆论至高点,对他来说并不为难。后来他便利用谋陷赵达的机会,当着围观群臣之面,把自己御胡的理念仔细阐述了一番,也等于打了某些人的脸。
  然而功利之争,就不容易凭借一己之力战而胜之了,而必然要先在政治上拥有足够多的支持者——这是是勋旗帜鲜明加入“谯沛派”的主要原因之一。
  是勋一开始想不通,以自己的身份、地位,在党争中即便说不上举足轻重,那也应当是各方争取而非攻讦的目标啊,还做“逍遥派”的时候,“汝颍派”为啥要暗施冷箭,导致自己不得不背靠“谯沛派”呢?还是关靖为他详加分析以后,方才恍然大悟。
  “汝颍派”当然不想是勋倒向“谯沛派”的阵营,但他们却明知可能引发是勋的反感,可能会使是勋投向对方怀抱,却又不得不施力打压。无他,因为若不打压,是勋迟早还会是“谯沛派”的人啊。
  因为“汝颍派”以传统儒门士大夫为其基础,是勋就其原本的身份、地位而言,是应当偏向“汝颍派”的——当然啦,是宏辅本人对腐朽的世家大族深恶痛绝,这事儿他藏得很深,也就曹操较知根底而已——但若使其长久守牧边地,牢固掌控住了兵权,就很可能变成新的军功贵族,就此成为“谯沛派”的基本盘。
  当然啦,“汝颍派”中不是没有掌兵之人,但大多地位不高、影响力有限,只是附庸罢了;“谯沛派”里也不是没有人会搞民政,比如任峻,但立场早就已经站得很稳了。就好比后来的司马懿,他本身就是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镇守方面,乃是为了世家大族的利益去掌握兵权,“汝颍派”乐观其成。问题是勋的立场还没有摆明呢,这时候就去掌了兵,变成新的军功贵族,那必然会为“谯沛派”添砖加瓦啊。
  所以荀彧等人反对是勋掌兵,其本意不是要把他推到对方阵营去,恰恰相反,在他们看来,是在“挽救”是勋。你堂堂经学大家、文章魁首,去跟那些臭当兵的掺和个什么劲儿啊!
  关靖的分析至此而止,可以说他对政局的认识非常深刻,分析也非常到位。但问题是限于本身的视野,所知也终究有限,某些事情反倒未必有是勋瞧得清楚。是勋通过关靖的提醒,很快便认识到了荀文若对自己的反感,恐怕还存在着另一层面的理由——
  想当初董承谋反,挟持天子,荀彧逡巡而不敢攻,结果被是勋支开了——“我来!”几乎是不顾天子安危地当场将董承格杀。当时荀彧未必会有什么特别的想法,事后再琢磨,却肯定冷汗涔涔:是宏辅之目中无君,竟而一至若是!
  历史证明了荀彧是大汉朝的忠臣,或者虽未必忠,却始终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跟上曹家篡权的脚步。因而他对于根本上藐视天子的是勋,是会隐隐觉得非常危险的,这般危险人物若再掌军,则是又一曹操也!扶曹操为霸以卫汉室,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不可复制,是勋这种思想倾向若加之于曹操身上,很可能乱了大汉天下,若不加之于曹操身上,更可能乱了曹家的霸业!
  再说了,是勋著文、讲学,竭力鼓吹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宣扬国家、民族至上而非君主至上,以荀文若那么聪明的人,不可能瞧不出端底来……
  所以荀彧之于是勋,或者不如说“汝颍派”中的有识之士之于是勋,确实是存在着明确的理念冲突的——只是这种事,是勋自己想明白就罢了,没必要去向关靖或者诸葛亮透露。
  要说是勋在朝中隐性的大敌,除了荀彧外,还有一个郭嘉。郭嘉就中小家族的出身而论,是应当倾向于“谯沛派”的,就其颍川本籍和为荀彧所荐来看,则应当倾向于“汝颍派”,但实际上他跟原本的是勋一样,都是“逍遥派”,哪一方都不肯沾。
  郭奉孝没有什么野心,他的理想很单纯,就想为曹操幕中一参谋,助其统一天下,所以即便不肯明确站队,也没人来惹他——就好比是勋倘若一辈子甘于做个外交官,那也没人会来惹他。因此郭嘉的地位很超然,并且他冷面冷心,事皆秉公而断,根本不怕得罪人。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勋认为郭奉孝比荀文若更要来得“无私”。
  郭嘉扯是勋的后腿,在关靖看起来无足轻重,不必理会。作为曹家的情报头子,他必定要做“孤臣”,而不敢与外界交接往来,那么对于炙手可热的是勋,偶尔敲打两下,以表明自己与其无党,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只是关靖也并不了解某些内情——为了征求意见,谋取对策,是勋确实对他说过很多,但仍然有所隐瞒。是勋多次为曹操谋划,直指人心,别人未必能够有所察觉、联想,却必然逃不脱郭嘉的法眼。郭奉孝留在历史上的痕迹,也是同样深刻、尖锐,却又云山雾罩的,他似乎什么都能一眼看穿,直接摆出论点来,而根本不需要论据。是勋前世就有所怀疑,等穿来此世,加入曹家阵营,进而混入枢要,终于可以确定了,郭嘉的策谋,主要来之于他超强的情报搜集和分析能力,而很多情报是只能禀报给曹操一人知道的,外人无从了解,故此其策谋才显得有论点却无论据。
  是勋的很多策谋同样来自于情报,但这情报不是靠搜集所得,而是靠着前一世的熟读史料、博览史论,甚至于以后事反推前事。郭嘉因此就会觉得,是勋拥有自己所不知道的隐秘的情报来源,并且最可怕的,这情报来源连曹操都不清楚……
  这样的是宏辅,难道不可怕吗?难道不值得提防,甚至是必须加以约束吗?
  就是勋本人而言,逐渐觉得外镇方面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终究偌大的地盘自己一个人说了算,比在中朝为官要舒服得多啊。况且,若在朝中,就必然要与二荀、郭嘉等人一较短长,曹操若有所询,那几位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偏偏他是宏辅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可有多丢脸?随着历史逐渐偏离了正轨,是勋能够给曹操出的主意是越来越少,所以居于中枢,他会觉得压力山大。
  然而出镇方面不久,即被剥夺了兵权,再镇方面,又因谤而辞职,回来跟关靖一商量,是勋也只好认命了。他一方面明确投向“谯沛派”,保证自己有集团为依靠,不再是孤家寡人,不再害怕受人攻讦,另一方面——你们不让我出去,那我就不出去算了吧。
  可是料想不到,今天曹操征求群臣意见,留人镇守幽州,荀攸和郭嘉却同时都推荐了是勋,是勋不禁诧异万分。荀攸虽然也是“汝颍派”的代表人物,但他从灵帝时代就做官僚,个性比荀彧要油滑得多,此前“汝颍派”攻讦是勋的时候,就一直缩在后面,不声不响。然而可以想见,要是别人提议是勋镇守幽州,荀攸不表态,犹有可言,由他主动推荐是勋,则背后必然有其小叔叔荀彧的主使。
  还有郭嘉,这人不是一直跟自己不对付吗?不是一直用万分疑惑的目光注视着自己吗?为什么会主动提出让自己镇守幽州呢?他是真心是假意?是不是设下了什么圈套等着自己去钻?想到这里,是勋不禁陷入了沉思,不敢轻易接受这一任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