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文学真正的作用

  林子轩回到上海,发现整个上海变得他都不认识了。
  什么还我大连旅顺啊,什么经济绝交啊,报刊上再也看不到此类字眼,取而代之的是“救灾恤邻,援助友邦”。
  所谓的国民外交大会和上海对日市民大会自然解散,原本冷清的虹口区变得热闹起来。
  不少以前主张对日经济绝交的社会名流纷纷来到日本人聚集区进行慰问,好像和日本人是多年的老朋友一样。
  社会各界呼吁为日本灾区捐款捐物,声势浩大。
  仅仅过了两个月的时间,一切都面目全非了。
  北洋政府的效率更高,在日本大地震的第二天就立即派人前往日本驻华使馆表示慰问。
  内阁召集会议,外交总长顾维均提出,对于日本震灾“我国本救灾恤邻之义,不容袖手旁观,应由政府下令,劝国民共同筹款赈恤”。
  内阁一致通过了5条援日救灾决议:除了分别电令驻日代办张远节、驻神户总领事馆紧急调查灾情之外,还拨款20万元援助日本。
  并通令各省区一律筹款赈济;迅速运米30万石到日本;解除粮食输出之禁令;邀请各慈善团体、红十字会及银行、新闻、商会、军警各界组织日灾协济会等。
  在广州的孙仲山也没有闲着,他致电日本天皇表示慰问。
  已经下台避居在天津的段祺睿,成立了“救灾同志会”,通电北方政府、南方孙闻、各省军政长官及各团体,号召“广为劝募”,赈济日灾。
  上海《晨报》在9月3日发表题为《日本大震灾》的社论,呼吁为日本募款赈灾,《民国日报》社论标题为《吊日本地震惨灾》,《申报》社论标题为《悲日本地震大火灾》。
  中国各家报纸上几乎一致呼吁民众,为日本地震灾区尽己所能献出爱心。
  上海总商会决定,“购办面粉一万包,米三千包”,并垫付611万元,招商局则派出“新铭”号轮船免费运送。
  梅兰方发起成立了“全国艺界国际捐赈大会”,余叔言、杨晓楼等京剧名角都参加了义演,为日本赈灾筹集了5万银元。
  “上海伶界联合会”也在“新舞台”开展两天的义演。
  上海县教育局、教育会发起成立“救济日灾会”,上海县立各小学都成立了“募捐队”。
  来自后世的林子轩看到这种景象,只感到深深的悲哀,这就是中国啊!
  后来有历史学家认为,正是因为这次日本的关东大地震,让日本天皇受到了震动。
  日本两百年以来的江户文化化为灰烬。
  日本人大感国土之狭小,国土自然灾害频发,因此要开拓生存空间。
  在吞并朝鲜以后,日本瞄上了近邻,大而孱弱的中国,关东大地震后,日本为缓和国内压力,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从而制定了一系列的侵华策略。
  这不是战争的开端,而是战争的引线。
  林子轩对上海的这种氛围极为不适应,他觉得非常讽刺,所以在上海文化界要为日本灾区募捐的时候,他异常的沉默。
  作为上海文坛的领军人物,手里有出版社和电影公司,林子轩身家不菲。
  这时候,应该是他带头捐款,献出爱心,如此还能博取一个好名声,得到社会的赞誉,以往林子轩在慈善事业上很是热心。
  但他真的没有爱心献给日本。
  平禁亚有点不安,他不知道林子轩怎么了,如果今晚万象书局什么都没有捐,那明天的报纸肯定会把矛头指向万象书局。
  一旦万象书局的名声毁了,那林子轩的事业也就毁了,他也要跟着倒霉。
  “我们总要捐点什么?”平禁亚小声的提醒林子轩,就算是一千块也好啊!
  林子轩想了想,走上了前面的台子,只剩下万象书局一家没有捐款了,所有人都盯着他。
  这些人没想过林子轩对此有抵触,在他们看来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是穿越者无法理解林子轩此时的心情。
  “诸位只关心日本灾民能不能吃饱,我更在乎的是灾民们的精神会不会崩溃。”林子轩沉声道,“面对天灾人祸,亲人丧生,一旦精神崩溃,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和死了没什么分别。”
  底下的人点了点头,这个角度非常新颖。
  当其他人只关心灾民能不能活下去的时候,林子轩关心的则是更深层次的问题。
  他们都是文坛或者演艺圈的,对林子轩的话颇为认同。
  作为文化人,不能和那些商人一样只看到问题的表面,而是要看到灾民的心灵深处,这样才能凸显文化人的身份。
  “那么什么才能慰藉灾民的心灵呢?”林子轩提出问题,接着回答道,“我以为是文学,只有文学的魅力才能慰藉灾民破碎的心灵。”
  说的好啊!下面的人鼓起掌来。
  这才是世界级文学家的水平,我们怎么没想到呢?
  但怎么才能用文学慰藉日本灾民呢?难道去给他们讲文学么?
  “所以,我会捐助日本灾民价值一万银元的书籍。”就在其他人猜测的时候,林子轩说出了自己的目的,“其中有日文书籍也有中文书籍,既有新文学的书籍,也有传统文学的书籍,就让这些书籍来给日本灾民精神上的支持,就让中国文学抚慰日本灾民受伤的心灵吧。”
  底下的人愣住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林子轩竟然要捐献书籍。
  你说的这么慷慨激昂,就是为了捐书?
  虽然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总觉得怪怪的,似乎有什么不对。
  这时候有人鼓掌,是世界书局的沈知放,这是一个看重利益的家伙,也不想捐钱。
  “说得好,这才是咱们文化界应该做的事情,这才是真正的大功德。”沈知放大声喝彩,“我们世界书局也要向林先生学习,把刚才的两千元捐款兑换成价值五千银元的书籍捐献给日本灾民,表现我们的爱心。”
  别看价钱提升了一倍,但沈知放有自己的打算,世界书局库房里堆放的那些卖不出去的书籍终于可以大清仓了。
  不只是沈知放,不少出版社的人都有了其他的心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