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酬陷阱

  【如果是真爱的话, 无论如何也会在一起。】——《纽约时报》
  【暑期档意外的惊喜,影片展现了爱情独有的美感。】——《华尔街日报》
  【如果你是喜欢电影的人,这部电影绝不能错过。】——《达拉斯观察者》
  【这是浪漫者的天堂, 整部电影都是充满甜蜜的味道。】——《帝国杂志》
  【伊芙跟贝尔展现了无与伦比的演技, 表演很有深度。】——《好莱坞记者报》
  【根据小说改编,却又比小说更加打动人心,今年夏天不得不看的一部浪漫爱情电影!】——《乡村之声》
  毫无意外,《恋恋笔记本》的影评非常出色, 口碑直接爆炸!
  将一群奥斯卡级别的演员放在浪漫爱情电影丝毫不违和, 青年组跟老年组都演得非常出色,让影评人们看到了这部电影的优越之处。
  整体剧情其实还是有些传统跟狗血,但用笔记本这个元素将老年、青年时期不断穿插的做法很有意思,场景转换极其流畅,一点也不会让观众觉得晦涩难懂,反而因为视角变化带来了另外的效果。
  新线影业的宣发人员们看到这些影评的时候总算松了口气,通常爱情电影都是赢得观众口碑失去专业口碑, 自家这部电影则是将双方都吸引。
  专业评分高达81分,烂番茄新鲜指数也在85%, 爆米花指数更高,来到了91%的地步,imdb上面首波观众评分来到了8.2分。
  8.2刚好是imdb网站top250电影的门槛,如果评分人数能增加, 并且还维持在这个水平的话,那就会成为伊芙第四部进入到前250名的影片。
  今年她另外一部电影《谍影重重》也在门槛边缘徘徊, 相信等dvd跟录像带发售之后, 更多网友看过电影了, 评分会迎来一个飞跃。
  ……
  caa办公大楼内, 埃文-斯托夫看到助理整理出来的这些影评之后,立即拿出手机给影片的制片林恩-哈里森播出电话。
  “哈里森先生,恭喜你,你们又成功了一部影片!”
  作为制片主任的林恩-哈里森的确春风满面,他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手中拿了杯加冰的波本威士忌,“哈哈,这的确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这部影片不仅仅是我们新线的成功,也是伊芙的胜利。”
  制片公司就是老大,哪怕caa的顶级合伙人也都得看着他们的脸色行事。埃文这才询问道:“院线方面的粗略统计出来了吗?首日票房有多高?”
  现在还是暑期档正红火的时候,电影院每天都有数不尽的观众进进出出,产出一年超过50%的票房。
  “首日粗略数字是1600万美元,另外有380万美元的午夜场。首周末预计能超过4200万美元,北美破亿肯定没问题。海外就要看伊芙的号召力了,可惜她不能去海外票房宣传,英国澳大利亚还有欧洲一些国家的发行商都极力邀请她过去。”
  影片的投资才两千多万美元,在浪漫爱情电影里面都算是小成本了,因为伊芙根本就没有拿真金白银的片酬,而是将片酬全部转化成为了分红。
  《恋恋笔记本》的其余角色都不是高片酬的演员,男主角克里斯蒂安-贝尔片酬仅仅只有100万美元。男二号詹姆斯-麦斯登签约拍摄的时候也不怎么出名,那时候《x战警》虽然拍完了,可还没有上映,镭射眼这个角色不可能有加成,所以片酬更是只有80万美元。
  成本如此低,票房却非常出色,伊芙直接带着影片起飞,能在竞争激烈的暑期档拿到票房冠军实在困难!
  林恩一边说着,心里还非常后悔。
  早知道票房会这么成功的话,怎么也不会给伊芙那么高的票房分红,宁愿给她高额的片酬。
  片酬再高也最多一两千万美元,可是按照目前这个票房分红趋势的话,伊芙能拿到超过三千万美元的票房分红,甚至还不止。
  因为伊芙除了主角身份享受北美票房分红外,她还有一个制片人的身份,能拿到5%的全球票房分红以及dvd、录像带销售分红、版权衍生分红。
  通常情况下,演员能拿到票房分红已经是极限。只有成为影片的制片人,才能虎口夺食,从电影制作公司跟发行公司手中拿到线下、版权开发收入。
  票房收入是一锤子买卖,影片下映之后就再也没有收入了。版权收入却可以收一辈子,只要还有人看这部电影,那么她就能收取到一定的收入。
  经典电影+全版权分红=养老保险
  可能每年分到手的钱不多,但胜在细水长流,每年都有几十上百万美元入账,长期下来也会是一笔巨额收入。最直接一个例子就是《老友记》的演员们,他们在电视剧结束之后,每年都会因为后续播放量拿到上千万美元收入,躺着都能赚钱。
  也就是说,伊芙在《恋恋笔记本》中的总收入大概会是五千万美元左右,其中线下收入跟版权收入会稍微慢一些。
  在影片筹备跟拍摄的时候,林恩恨不得一分钱不给伊芙。现在影片票房爆了,他又在后悔当时为什么要签分成的协议。
  同时也对伊芙有一丝怨气,北美市场基本上爆了,可是海外市场那么广阔,竟然没时间去宣传。
  如果勤快一些,多跑一些国家跟地区宣传的话,那么影片的海外票房绝对会上涨很多。
  整个电影里面拥有全球知名度的演员就伊芙一人,结果她要拍自己的电影。所以新线影业只能让克里斯蒂安-贝尔独自跑宣传,效果可以预见,必然不会太好。
  别说是海外观众了,就连贝尔的老家英国人都不一定知道有这么个演员。
  埃文-斯托夫知道新线影业的不满,所以才打电话过来消除消除怨气,免得被穿小鞋。
  “哈里森先生,如果新线有合适的剧本,可以继续考虑一下我们。合作的两部电影都取得了票房成功,下一部应该也会成功。”
  好莱坞其实非常迷信,如果一个演员一直成功,那么大家都觉得她被幸运之神笼罩,都想要纷纷凑过去。
  林恩-哈里森也一样,他已经不满足于在小小的新线影业担任制片处主任的身份,而是想要谋求更大的职业发展。
  新线太小,没有多余的高管职位。可是时代华纳却不一样,如果做出成绩的话,说不定可以被母公司看到,从新线影业去往华纳兄弟影业。
  没有过硬的背景,那就只有做出逆天的业绩。
  此前的《死神来了》跟现在这部《恋恋笔记本》的确都大获成功,也都是以小博大的典范,因此林恩也想继续跟伊芙合作。
  于是他开口说道:“当然,我们的合作非常愉快。坎贝尔小姐是一个很专业,很有职业精神的演员。如果有合适剧本的话,下部电影一定给她两千万美元的片酬,让她真正意义上成为好莱坞的第一女星!”
  “能再度合作是我们的荣幸,片酬问题可以随便商量。”埃文-斯托夫满口答应下来,“我就不打扰哈里森先生工作,祝愿影片票房大好。”
  再寒暄两句之后埃文才挂断电话,然后就是充满不屑的呸了一声。
  对方承诺给两千万美元票房,这在外界看起来的确是身价大涨,毕竟整个好莱坞都在宣传两千万美元俱乐部的高大上。
  可是caa这样的经纪公司却对制片公司的鼓吹非常清楚,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限薪!
  或许会有人疑问,两千万美元这种天价片酬竟然还叫限薪,这还有没有天理啊。
  其实制片公司就是提高巨星们的片酬,从而剥夺他们参与票房分红的权力,金凯瑞就是第一个被制片公司拿来实验的对象。
  当初全世界都在报道他成为第一个拿到两千万美元片酬的巨星,表面看起来风光无限,但实际上估计心都在流血。
  因为他拿了这两千万美元片酬,就意味着要跟数千万美元的分红失之交臂。
  在金凯瑞之前,其实有非常多的巨星在一部电影中的总收入都超过两千万美元,比如汤姆-汉克斯,他在《阿甘正传》中就拿到了六千万美元收入,在《拯救大兵瑞恩》中拿到了四千万美元收入。
  那时候汤姆-汉克斯的纯片酬还不高,收入大头都在分红上面。
  可是在好莱坞各大制片厂开始鼓吹两千万美元俱乐部之后,他的纯片酬立即上涨了一大截,看起来的确身价暴涨。
  但实际上在《电子情书》、《绿里奇迹》、《荒岛余生》中都只是拿到了两千万美元片酬,没有一丁点分红。
  经纪公司对两千万美元俱乐部这个称呼是又爱又恨。
  如果宣布自家签约演员进入这个俱乐部,那她或者他就是a咖中的a咖,标准的顶级巨星,会提高演员的知名度跟逼格,看起来非常牛。
  恨的就是实际收益会减少,这种减少还是巨额减少。
  到底是要面子还是要里子,到底是要旱涝保收的纯片酬,还是风险极大的票房分红,都是一种考验。
  阿诺-施瓦辛格在九十年代初期,不仅可以拿到票房分红,还要拿35%-40%的录像带收入分红。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后,所有影视巨星都被限制了这一条,除非兼任了制片人身份,否则仅凭演员身份绝对拿不到录像带分红。
  只有汤姆-克鲁斯一直都在挑战好莱坞制片厂的行业规则,甚至因为他将《碟中谍》系列电影的绝大部分收入拿在手中的缘故,跟派拉蒙的幕后老总雷石东正面互刚。其余没有任何一个演员能做到阿汤哥这种地步,逼迫顶级制片厂让步。
  《恋恋笔记本》伊芙收入可能上五千万美元,但是林恩-哈里斯在下部电影想要两千万美元就把伊芙签下,埃文-斯托夫可不会掉进这种陷阱里!
  毕竟伊芙的收入高了,他们经纪人的收益才会增加,话语权也会随之增大。
  ※※※※※※※※※※※※※※※※※※※※
  强烈呼唤小天使们的营养液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