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自从登基后他已经许久没这么畅快过了。心头的火气一发完,赵崇昭拉着谢则安下树,对谢则安说:“三郎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以后我再生气都好,不会牵连到国事上。”他握紧拳头,“实在气不过的,三郎你再帮我炸他们家茅房!”
  谢则安说:“没问题。”
  回宫路上赵崇昭又问:“三郎你觉得真不能让姚参政坐着讲课吗?”
  谢则安说:“你喜欢就好。”
  赵崇昭见谢则安不给意见,也不生气。他想到谢则安是自个儿进宫的,不由疑惑起来:“三郎你是不是有什么事要和我说?”
  谢则安腼腆地说:“也没什么事,就是想在旬报那边刊点小文章……”
  赵崇昭说:“旬报不是你大伯管着吗?这哪用跟我说,你爱登什么都成。”
  谢则安说:“话不是这么说,”他认真起来,“旬报不是一言堂,不是我大伯说什么就是什么,更不是我说什么就是什么。旬报刚出来时还不成气候,有些事当初我也没和父皇提,如今各种报刊都办了起来,舆论这一块已经变得非常重要。”
  赵崇昭说:“三郎你的意思是?”
  谢则安说:“这个时候,就要把报刊向规范化这个方向引导。舆论是好东西,可以用来督查各地的违法乱纪现象,可要是被有心人利用,舆论就是老虎。”
  赵崇昭被谢则安说得一愣一愣。
  谢则安给赵崇昭举了个例子:“比如给你讲故事,很久以前有个叫包拯的青天大老爷,断案如神、不畏权贵。当时有位青年才俊叫陈世美,他少年时中了状元,被皇帝一眼看中,把公主许了给他。”
  赵崇昭忍不住插嘴:“怎么听着有点耳熟……”
  谢则安说:“如有雷同,纯属虚构。”他继续介绍,“陈世美娶了公主,夫妇俩琴瑟和鸣,好不快活。没想到这时一个妇人入京,自称是陈世美在家乡娶的妻子!”
  赵崇昭说:“……越来越耳熟了。”
  谢则安:“……”
  谢则安抹了把汗,正色说:“巧合,巧合来着。包拯得知了这件事,铁面无私地判了案,将陈世美斩首示众。听完这个故事,你觉得陈世美是怎么样的人?”
  赵崇昭知道谢则安的身世,自然同仇敌忾:“背信弃义,无耻小人!”
  谢则安说:“这个时候再有人告诉你,故事里包拯是真的存在的,也真的办过许多大案,但陈世美不是负心人。正相反,陈世美是个清廉的好官,这个故事是他仇人编出来构陷他的,你信多少?”
  赵崇昭沉默下来,陷入了思考之中。
  谢则安说:“所以说,舆论是老虎。有些事一旦传开了,想澄清就非常难。将来姚先生的新法要是推行开了,有人随意抹黑歪曲怎么办?”
  赵崇昭说:“三郎你说得有理,那我们该怎么做?”
  谢则安说:“在新法还没引起矛盾之前,我们先推行个《舆论监督法》。”不知不觉已到宫门,谢则安笑了笑,“到你书房再说吧。”
  谢则安在推行报纸前已和谢望博在旬报标题下印上“舆论准则”,只不过没有正式列入律法,有人真钻了空子也不好追究。姚鼎言的观念非常超前,这两年已经有意识地用报纸来宣传新法,姚清泽更是直接筹办了《新风》,大肆鼓吹新法的好处。
  谢则安建议赵崇昭立法虽然限制了自己,但也限制了姚鼎言。
  往后姚鼎言想再利用舆论肆意攻讦别人恐怕行不通了。
  如果说前面他的不支持算是惹怒了姚鼎言,那这个《舆论监督法》一出,姚鼎言会更不高兴吧?
  谢则安面色微顿,最终还是大步与赵崇昭走进御书房,从袖袋中取出写好的奏折。
  赵崇昭看了一遍,大致了解了谢则安的想法。谢则安说要做的事,他当然觉得挺好。他点点头,直接把玉玺递给谢则安:“你盖个印就好。”
  谢则安一点都不含糊,拿起玉玺重重印了下去。
  见谢则安没有迂腐地推拒,赵崇昭欢喜不已,抓住谢则安的手说:“三郎,今晚你留下吧?”
  谢则安朝他一笑:“不行。”
  赵崇昭瞪着他:“为什么?”
  谢则安俯身在赵崇昭唇上亲了一口:“我要去办点事,明儿一定不走。”
  赵崇昭被谢则安亲得心花怒放,勉为其难地说:“好吧。”
  谢则安说:“你早点睡,我先回去了。”
  赵崇昭一把拉住他,把他的手按在自己硬梆梆的“小家伙”上面:“不行,你吻出火了,要先解决了才给走。”
  谢则安:“……”
  这个整天发情的混蛋!
  谢则安出宫时已快到宵禁。
  还好他体力不差,要不然真的走不了。
  谢则安并未直接回谢府,而是转道去了白天刚造访过的耿府。茅房那边的狼藉不堪已经收拾干净了,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耿洵书房里还亮着灯。
  谢则安敲了敲门。
  耿洵带怒的声音从里面传来:“进来。”
  谢则安走进去,只见耿洵面青如铁,恶狠狠地瞪着他。
  谢则安苦笑着朝耿洵一揖:“白天戴石多有得罪,耿御史不要见怪。”
  耿洵咬牙说:“不敢!谢少卿可是陛下跟前的红人!”
  谢则安白天叫人炸的不是耿洵,而是叫人穿上耿洵的衣服进那间茅房。今时不同往日,他真要敢帮赵崇昭炸耿洵这种直臣的茅房,他们绝对会一头撞死在御阶前一洗此辱。
  谢则安说:“耿御史是有大抱负的人,何苦在这些小事上让陛下为难?”
  耿洵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见小祸时不管不劝,终有大祸。这是言官的责任,谢少卿若是想来和我说这个,大可不必多费唇舌!”
  谢则安听耿洵句句激昂,摇摇头说:“若耿御史因这种小事让陛下心生厌恶,往后陛下怎么会把你的话听进耳里?”他顿了顿,看着耿洵,“耿御史听说过智子疑邻的故事吗?”
  耿洵皱起眉头,冷笑说:“难道谢少卿要我像你一样逢迎上意,连炸人茅房这等龌龊事都做得出手?”
  傍晚谢则安和赵崇昭“炸茅坑”的事对耿洵的冲击实在太大了。
  想想要是自己真碰上那种事,恐怕会一头撞死在赵崇昭面前!
  耿洵慷慨直言:“劝谏君王是御史台本分之事,要是想趋利避害,当初我就不会进御史台!”
  谢则安当然知道耿洵的脾气,要不是知道耿洵是怎么样的人,他哪里会大费周章来和耿洵商谈?换了别个为了私怨或“公怨”而把他骂得体无完肤的家伙,谢则安果断要真·炸他茅房。
  谢则安说:“一滴水解不了旱。”他重新坐下,“所以必须想办法聚云成雨。耿御史,若是我把由各地报邸得来的消息与你们御史台互通有无,你们能做的事情是不是更多?”
  耿洵睁大眼。
  报纸是好物。
  每期旬报一出,御史台都会人手一份。也不知谢望博是怎么运作的,各地的消息它都能第一时间刊登出来,而且上头还有朝中大员针对时政的“笔战”。看完之后,大致能了解一旬之内朝中是什么风向了。
  这还只是印出来的,没印出来的那些呢?谁都不知道旬报那边掌握着多少东西。
  谢则安说:“有些事,光靠少数人是做不成的。”
  耿洵说:“谢少卿为什么要找上我?”
  谢则安说:“因为老马和秦先生都在为你头疼啊。”
  耿洵又呆住了。
  谢则安说:“老马离京时交待了我不少事,其中你是重点关注对象。老马非常看好你,也非常担心你。还有秦先生,你与他共事这么久了,应该了解他是怎么样的人。为什么你出面弹劾我和姚先生这两次,他都不站出来?会叫的狗不咬人,会咬人——”
  耿洵瞪着谢则安。
  谢则安清咳两声,面不改色地换了话头:“陛下和先帝不一样,他才是个半大少年,你老拿仪制出来说事,陛下会很厌烦。陛下不喜欢处处受制,在他看来你根本是在无理取闹。要是姚先生或我做了什么欺横霸市的事,你怎么弹劾都不是问题,陛下一定不会不满。”
  耿洵怀疑地看着他:“你确定?”
  这话连谢则安自己都不信。
  谢则安说:“好吧,我的意思是,反正都是惹怒陛下,不如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出头。”他说了句掏心掏肺的劝告,“死在这种小事上根本毫无意义。”
  耿洵眼睛瞪得更大:“死?”
  谢则安:“……”
  好像说漏嘴了?
  耿洵气红了脸:“你是说陛下因为我的两次谏言想杀我?”
  谢则安只能说:“耿御史先别气,陛下还在成长中,还小嘛,成长空间大大滴有……”
  耿洵脸色转为青白。
  谢则安知道对这么个满腔热血的年轻言官来说,真相非常打击人。但不下点猛药,怎么能把耿洵这样的有生力量保下来?御史台的人贬了两次,坚守的人所剩无几了!
  虽然他也不太喜欢被人指着鼻子或者戳着脊梁大骂,但这样的骂声也是朝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少了它,生活肯定没现在这么多姿多彩了……
  谢则安说:“耿御史,今天你也看到了,陛下他什么都敢想,什么都敢做。我劝你现在多忍耐不是为了让你保全自身,而是为了朝廷的未来。”他深吸了一口气,站起来又一次郑重地朝耿洵一揖:“将来朝廷会更需要你们。”
  耿洵听过许多关于谢则安的事,却没见过这个在外人面前温文又温和的谢则安这么正经的一面。
  “将来”两个字重重敲在他心头。
  要不是看出风雨欲来,他怎么会站出来挑姚鼎言的刺?
  耿洵沉默片刻,说道:“我尽量。”
  作者有话要说:姚先生父子是有原型的,很多妹纸都能看出来,不过为了尊重历史人物,还是架空了比较方便(喂),大家就当看不粗来吧=。=
  姚先生算不算炮灰,其实不算炮灰吧我觉得。从最初的大纲开始,姚先生就是贯穿始终的人物,算是最大的反派,但也不是一心做坏事的那种反派,他和三郎一直亦师亦朋亦敌亦友……关系十分滴复杂。
  #咦这章我没有黑胖纸的智商#
  #肯定没有黑#
  第151章
  谢则安从来不是多管闲事的人。
  耿洵对他的种种做法明显不太认同,他找耿洵无疑有点犯贱。可孟相、老马走时殷殷相托,他实在做不到袖手旁观。
  谢则安第二天拿着《舆论监督法》去给徐君诚过目。
  赵崇昭同意,不等于政事堂同意。徐君诚目前是政事堂老大,谢则安想做什么自然得和徐君诚通通气。
  徐君诚看完谢则安的原稿后,抬起头看着谢则安:“你小子又准备搅风搅雨了?”
  熟稔的语气让谢则安呆了呆。回京后事事不如意,他连走访师友的次数都少了,要么是怕牵连到别人身上,要么是要避嫌。徐君诚当上宰相后更是难得一见,谢则安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他面上带了点小羞涩:“先生你说啥?我听不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